中南大学考博须知

中南大学考博须知

ID:18122358

大小:777.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09-14

中南大学考博须知_第1页
中南大学考博须知_第2页
中南大学考博须知_第3页
中南大学考博须知_第4页
中南大学考博须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南大学考博须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南大学简介中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占地面积5886亩,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跨湘江两岸,依巍巍岳麓,临滔滔湘水,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求知治学的理想园地。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水平大学和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现任校党委书记高文兵、校长张尧学。中南大学由原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原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中南矿冶学院,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两校的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

2、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矿科和路科。原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1914年创建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中南大学汇聚和培养造就了大批享誉中外的专家学者和党政企等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才,其中包括陈国达、陈新民、黄培云等工学先辈泰斗;张孝骞、汤飞凡、李振翩、谢少文等现代医学宗师;王淀佐、何继善、左铁镛、古德生、钟掘、刘业翔、刘宝琛、黄伯云、夏家辉、曾庆元、曾苏民、金展鹏、周宏灏、张尧学、邱冠周、桂卫华、卢光琇、侯振挺等在校的当代学术大师;鞠躬、姚开泰、余永富、戴永年、邓起东、孙永福、张文海、刘德培、陈志武,郭声琨、姜异康、秦光荣、赵正永、肖亚庆,

3、李长进、梁稳根、熊维平、王传福、蔡鸿能、杨毅等大批杰出校友,为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及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新的时期,中南大学秉承百年办学积淀,顺应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势,弘扬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为核心的大学精神,力行“向善、求真、唯美、有容”的校风,坚持自身办学特色,服务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团结奋进,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拥有完备的有色金属、医学、轨道交通等学科体系,涵盖工、理、医、文、法、经、管、哲、教、史、艺等11大学科门类,辐射军事学。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

4、重点专科59个;设有31个二级学院,97个本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2个。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7个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居全球前1%;拥有享“南湘雅”美誉的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3所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及湘雅口腔医院、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和海口医院。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47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constructionqual

5、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39-特聘

6、教授、讲座教授36人,国家教学名师8人,教授及相应正高职称人员150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49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质量优先,努力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新模式。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5万余名,其中本科生3.4万余人、研究生2万余人、留学生近800人。先后获得国家精品课程57门,国家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在国内率先创办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实验班,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是全国首批试点开展八年制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学位)的大学之一,也是全国第一所为军队培养现役军官指技合一硕士研究生的高校。近年来,入选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

7、验高校,成为我国百强企业最欢迎的10所大学之一。学校坚持瞄准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积极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主战场,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研创新模式和经验,被誉为“中南模式”。学校目前牵头和参与组建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现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7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化与创新能力建设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