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047012
大小:24.4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13
《谈唐诗宋词中意境的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谈唐诗宋词中意境的体会 篇一:浅谈如何引领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浅谈如何引领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我国古代诗歌主动地体现了意境的美学特征。课标又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何引领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1 音乐渲染,营造美 古诗是作者内心情感世界的再现,古代韵律诗讲究平仄押韵,诗文中跳动着美的节奏,回荡着美的旋律。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更易于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教学中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可以把学生带人诗歌的意境中去,有助于学
2、生对诗歌的理解。《小池》是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里,诗人杨万里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教学时,可以先播放一段轻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随着优美的音乐进入到一个优美的世界,边听边想眼前能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再让学生说说听后有什么感受,他们基本上都能从音乐中感受到环境的幽静美丽。接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并与课文插图对照,初步读懂诗的大意。之后再次让学生看图,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吟诵诗文。学生便很容易体会到作者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蜒等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
3、画。特别是“锡、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 2 借助图画,想象美 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短短二十来个字便把诗人所见、所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无不透着诗人的浓浓情意,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一。读罢一首诗,眼前便浮现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看罢一幅画,便能吟出一首诗。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读古诗,要引导他们体会古 篇二:结合读过的诗词谈谈意境的特征 结合读过的诗词谈谈意境的特征 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
4、的审美想象空间。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一种境界和情调。 文学意境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作为表现特征的情景交融。 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抒情与写景在同一作品中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可谓“情景并茂式”,即情景交融。具体说来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是景中藏情式,如:唐末诗人韩偓的《已凉》 已凉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血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诗作如摄影一般,镜头由室外逐渐向室内推移:栏杆、门帘、画屏,终于聚焦于“八尺龙须方锦褥”。闺阁陈设布
5、置得如此精美华丽,却唯独不见女主人公,似乎诗作要展示的只是夏秋之交的闺房。末句“已凉天气未寒时”,看似只是简单交代时令的变化,但是配上前文床席、锦褥的暗示以及折枝图的烘托,主人公在深闺寂寞之中渴望爱情的情怀,也就隐约可见。 通篇没有一个字涉及“情”,甚至没有一个字触及“人”,读来去人令人如见佳人隐隐于闺阁一隅,意态盈盈如在眼前。可谓通首布景,并不露情思,而情愈深远。 第二是情中见景式,如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儿》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中虽不见景物描写,但是联想陆游到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
6、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的背景。我们便能深切地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和真挚。透过诗作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临终前坚定自信的神情。我们仿佛也和诗人一起看到了南宋军队打败金兵收复失地的场景。 第三是情景并茂,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出了深夜不眠的旅人愁绪。暗夜之中,月落乌啼,飞霜满天,唯默默江枫、点点渔火与旅人相对,其愁境已自不堪。而城外寺钟穿林度水,声声叩击旅人心扉,可谓愁绝伤绝。诗中情景并茂,自然天成,引人入怀。
7、二是作为结构特征的虚实相生 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等,而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 空间。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已经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作首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跃然纸上。紧接着写实境,即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诗作至此向我们勾画出一幅夜雨思乡图。三四句
8、忽然转折“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