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037805
大小:23.1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13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篇一: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最新版) 1总则 为统一高速铁路设计技术标准,使高速铁路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50~350km/h的高速铁路,近期兼顾货运的高速铁路还应执行相关规范。 高速铁路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理念; (2)采用先进、成熟、经济、实用、可靠的技术; (3)体现高速度、高密度、高安全、高舒适的技术要求; (4)符合数字化铁路的需求。 高速
2、铁路设计速度应按高速车、跨线车匹配原则进行选择,并应考虑不同速度共线运行的兼容性。 高速铁路设计年度宜分近、远两期。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 对铁路基础设施及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适应长远发展要求。 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 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五年运量进行 设计。 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应符合图的规定,曲线地段限界加宽应根据计算确定。 7250 5500
3、4000 2440 1700 1750 1250 650 ③ ① ② ④ ⑤ 1700 25 1250 ①轨面 ②区间及站内正线(无站台)建筑限界 ③有站台时建筑限界 ④轨面以上最大高度 ⑤线路中心线至站台边缘的距离(正线不适用) 图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单位:mm)高速铁路列车设计活载应采用ZK活载。 ZK活载为列车竖向静活载,ZK标准活载如图所示,ZK特种 活载如图所示。 图ZK标准活载图式 图ZK特种活载图式 高速铁路应按全封闭、全立交设计。 高速铁路设计
4、应执行国家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节省用地、保护环境等有关法律、法规。 高速铁路结构物的抗震设计应符合《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及国家现行有关规定。 高速铁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术语 高速铁路high-speedrailway(HSR) 新建铁路旅客列车设计最高行车速度达到250km/h及以上的铁路。 总体设计generaldesign 总体设计是指完成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技术路 径的设计过程,包含合理选定主要技术
5、标准、线路走向和建设方案,明确 系统构成并选定系统集成方案,明确工期、投资和其他控制目标以及系统 可靠性与内部控制设计等工作内容。 系统集成SystemIntegration(SI) 系统集成是在系统工程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根据项目需求,优选各种技术和产品,将各个分离的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整 体,并使之能彼此协调工作,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性能最优。 综合维修天窗comprehensivemaintenanceskylightwindow在列车运行图中,对某一区间、某一时段终止列车运行并停电,
6、用于线路、接触网等设备检修的时间。 通过能力carryingcapacity 在一定的行车组织条件下,区段内各种固定设备,在一昼夜中所能通过或接发的最多列车数(或列车对数)。 输送能力annuallinecapacity 在一定技术设备和行车组织的条件下,一列车一昼夜内能够运送的旅 客人数。 工后沉降settlementafteracceptance 铺轨工程完成以后,基础设施产生的沉降量。 ZK活载ZK-liveload(CRS(PDL)liveload) 中国高速铁路列车设计活载。 设计使用年限(
7、designedservicelife) 设计人员用以作为结构耐久性设计依据并具有足够安全度或保证率的 目标使用年限。设计使用年限应由业主或用户与设计人员共同确定,并满 足有关法规的要求。 隧道洞口缓冲结构thebufferstructureoftunnelportal隧道两端洞口有建筑物或有特殊环境要求时,为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 减小声震危害在洞口设置的结构。 动车组multipleunit(MU) 具有牵引动力、固定编组、在日常运用维修中不摘钩的一组列车。 动车组走行线runninglineformu
8、ltipleunits出入动车段(所、场)专用的动车走行线路。 养护维修列车走行线runninglineformaintenanceandrepairtrain 篇二:铁路线路专业设计规范考试题 XX年员工技能考核 设计规范考试——线路专业试题 姓名:考试成绩: 一、《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