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1293-2003国境口岸蜱类监测规程.pdf

ID:179949

大小:167.8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6-29

SNT1293-2003国境口岸蜱类监测规程.pdf_第1页
SNT1293-2003国境口岸蜱类监测规程.pdf_第2页
SNT1293-2003国境口岸蜱类监测规程.pdf_第3页
SNT1293-2003国境口岸蜱类监测规程.pdf_第4页
SNT1293-2003国境口岸蜱类监测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SNT1293-2003国境口岸蜱类监测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S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1293-2003国境口岸蟀类监测规程Codeofsurveillanceforixodoideaatfrontierport2003-08-18发布2004-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SN/T1293-2003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春棋、刘洪文、樊德海、李长升、张宝森、杨益民、崔世全。

2、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人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1293-2003国境口岸蟀类监测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国境口岸蚌类监测的内容、方法、标本的保存与制作。分类鉴定、统计分析及监测报告。本标准适用子国境口岸蟀类监测.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蚌类ixodoidea一种医学媒介生物,属于蛛形纲蟀蜻目。蟀种群组成distributionofpopulationofixodoidea某一生境内蝉类的种的构成。季节消长ebbandgrowwithseasonofixodoidea一年内蟀类数量的季节变化。准备工作3.1成立监测小组监测小组由二

3、至五人组成,由其中一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人员固定,中途不得更换。3.2制定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内容、方法、时间、程序。3.3确定监测样地依据国境口岸的地理景观特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境和场所作为监测样地。3.4确定监测时间监测时间自蝉类出现活动开始至蟀类活动消失结束。每旬监测一次,在每旬第五日进行。3.5物品准备3.5.1现场监测用具白绒布旗、长柄汤勺、白纸、白瓷盘、白布袋、木杆、镊子、玻璃管、指形管等。3.5.2标本制作及鉴定用具显微镜、解剖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70%乙醇、加拿大胶、1000氢氧化钠

4、、铅笔、标签、标本盒及其他用品。3.5.3个人防护用品裤褂相连的工作服、手套、长袜、长靴、帽;苯二甲酸二甲醋或驱蚊灵等其他驱避剂。4监测程序4.1监测内容国境口岸蟀类监测内容如下:—蟀类的种群组成;SN/T1293-2003—蟀类季节消长;—地理环境、气象因素的描述和观测。4.2监测方法4.2.1布旗法在野外各种生境中采集蟀类的方法见第A.1章。4.2.2宿主体上采集法宿主动物体寄生蟀类的采集方法见第A.2章。4.2.3宿主动物巢穴采集法宿主动物巢穴蟀类采集方法见第A.3章。4.3现场监测4.3.1环境和气象观测内容—详尽描述监测样地的小气候环境和植被

5、特征;—记录当时的温度、相对湿度、海拔高度、风速;—地区性气象数据以当地气象部门的气象资料为准。4.3.2蚌类季节消长采用布旗法,按照“定人、定点、定时”的原则进行监测。4.3.3蟀类种群组成采用布旗法、宿主体采集法和宿主动物巢穴采集法采集蟀类4A.4现场标本处理将采获的蟀标本装人玻璃管或塑料管内,记录采集时间、生境、场所、宿主体、巢穴,带回实验室。4.3.5填写记录表每次监测结束后,详细填写记录表格(参见表B.1、表B.2);地区性气象资料(参见表B.4),从当地气象部门索取。5标本保存与制作标本保存及制作方法见附录C,6分类鉴定在显微镜或解剖镜下对

6、采获的蝉类进行分类鉴定,参见表B.3记录各种蟀的数量7统计分析7.1资料整理年度蟀类监测结束后.把各种监测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和技术统计分析7.2种群组成根据蟀种鉴定结果确定蟀类种群组成及优势种群。7.3季节消长根据每次监测结果整理该国境口岸年度蝉类季节消长资料.8监测报告根据年度蟀类监测结果,汇总有关数据、资料,撰写该国境口岸本次蟀类监测总结报告主要有以下内容:—蟀类种群组成和季节消长的监测结果;—分析影响蟀类的环境因素;—向主管部门提出蟀类控制和疾病监测意见和建议。SN/T1293-2003附录A(规范性附录)蝗类采集技术A.1布旗法以1m见方的白绒布

7、,对边各缝成筒状,当中贯以木杆,在一边木杆的两端系一线绳。拉蟀时手持白绒布旗伸向一侧,使布旗平铺干草地上,匀速缓步向前走,随时观察收集布旗上的蟀类。将采获的蜂类装人直管内。每旬监测一次,每次监测在9h--16h间进行,每次三人同时布旗1h,以平均只数/人工布旗小时计算密度A.2宿主体上采集法将捕获的小型哺乳动物(啮齿类、食虫类等)置于密封的白布袋内带回实验室经麻醉处死后用小镊子拨开体毛,沿毛根推进检查全身采取蟀类,在采集宿主动物体的寄生蟀类时,轻轻摇动,然后顺势摘下。每次选定五头牛或十头羊为宿主动物,半月监测一次以平均只数2宿主体计算密度。A.3宿主动

8、物巢穴采集法A.3.1厩舍蟀类采集检查收集家禽圈舍和禽舍,检查石块下及墙面和木栏等处的缝隙的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SNT1293-2003国境口岸蜱类监测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S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1293-2003国境口岸蟀类监测规程Codeofsurveillanceforixodoideaatfrontierport2003-08-18发布2004-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SN/T1293-2003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春棋、刘洪文、樊德海、李长升、张宝森、杨益民、崔世全。

2、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人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1293-2003国境口岸蟀类监测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国境口岸蚌类监测的内容、方法、标本的保存与制作。分类鉴定、统计分析及监测报告。本标准适用子国境口岸蟀类监测.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蚌类ixodoidea一种医学媒介生物,属于蛛形纲蟀蜻目。蟀种群组成distributionofpopulationofixodoidea某一生境内蝉类的种的构成。季节消长ebbandgrowwithseasonofixodoidea一年内蟀类数量的季节变化。准备工作3.1成立监测小组监测小组由二

3、至五人组成,由其中一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人员固定,中途不得更换。3.2制定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内容、方法、时间、程序。3.3确定监测样地依据国境口岸的地理景观特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境和场所作为监测样地。3.4确定监测时间监测时间自蝉类出现活动开始至蟀类活动消失结束。每旬监测一次,在每旬第五日进行。3.5物品准备3.5.1现场监测用具白绒布旗、长柄汤勺、白纸、白瓷盘、白布袋、木杆、镊子、玻璃管、指形管等。3.5.2标本制作及鉴定用具显微镜、解剖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70%乙醇、加拿大胶、1000氢氧化钠

4、、铅笔、标签、标本盒及其他用品。3.5.3个人防护用品裤褂相连的工作服、手套、长袜、长靴、帽;苯二甲酸二甲醋或驱蚊灵等其他驱避剂。4监测程序4.1监测内容国境口岸蟀类监测内容如下:—蟀类的种群组成;SN/T1293-2003—蟀类季节消长;—地理环境、气象因素的描述和观测。4.2监测方法4.2.1布旗法在野外各种生境中采集蟀类的方法见第A.1章。4.2.2宿主体上采集法宿主动物体寄生蟀类的采集方法见第A.2章。4.2.3宿主动物巢穴采集法宿主动物巢穴蟀类采集方法见第A.3章。4.3现场监测4.3.1环境和气象观测内容—详尽描述监测样地的小气候环境和植被

5、特征;—记录当时的温度、相对湿度、海拔高度、风速;—地区性气象数据以当地气象部门的气象资料为准。4.3.2蚌类季节消长采用布旗法,按照“定人、定点、定时”的原则进行监测。4.3.3蟀类种群组成采用布旗法、宿主体采集法和宿主动物巢穴采集法采集蟀类4A.4现场标本处理将采获的蟀标本装人玻璃管或塑料管内,记录采集时间、生境、场所、宿主体、巢穴,带回实验室。4.3.5填写记录表每次监测结束后,详细填写记录表格(参见表B.1、表B.2);地区性气象资料(参见表B.4),从当地气象部门索取。5标本保存与制作标本保存及制作方法见附录C,6分类鉴定在显微镜或解剖镜下对

6、采获的蝉类进行分类鉴定,参见表B.3记录各种蟀的数量7统计分析7.1资料整理年度蟀类监测结束后.把各种监测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和技术统计分析7.2种群组成根据蟀种鉴定结果确定蟀类种群组成及优势种群。7.3季节消长根据每次监测结果整理该国境口岸年度蝉类季节消长资料.8监测报告根据年度蟀类监测结果,汇总有关数据、资料,撰写该国境口岸本次蟀类监测总结报告主要有以下内容:—蟀类种群组成和季节消长的监测结果;—分析影响蟀类的环境因素;—向主管部门提出蟀类控制和疾病监测意见和建议。SN/T1293-2003附录A(规范性附录)蝗类采集技术A.1布旗法以1m见方的白绒布

7、,对边各缝成筒状,当中贯以木杆,在一边木杆的两端系一线绳。拉蟀时手持白绒布旗伸向一侧,使布旗平铺干草地上,匀速缓步向前走,随时观察收集布旗上的蟀类。将采获的蜂类装人直管内。每旬监测一次,每次监测在9h--16h间进行,每次三人同时布旗1h,以平均只数/人工布旗小时计算密度A.2宿主体上采集法将捕获的小型哺乳动物(啮齿类、食虫类等)置于密封的白布袋内带回实验室经麻醉处死后用小镊子拨开体毛,沿毛根推进检查全身采取蟀类,在采集宿主动物体的寄生蟀类时,轻轻摇动,然后顺势摘下。每次选定五头牛或十头羊为宿主动物,半月监测一次以平均只数2宿主体计算密度。A.3宿主动

8、物巢穴采集法A.3.1厩舍蟀类采集检查收集家禽圈舍和禽舍,检查石块下及墙面和木栏等处的缝隙的蟀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