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科学 第二章复习题

八上科学 第二章复习题

ID:17957640

大小:6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1

八上科学 第二章复习题_第1页
八上科学 第二章复习题_第2页
八上科学 第二章复习题_第3页
八上科学 第二章复习题_第4页
八上科学 第二章复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上科学 第二章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大气层作用: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就象一件外衣保护着地球,使生命得以生存。1.大气的分层方法有很多,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物质的组成,以及大气的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分为5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对流层、中间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层、暖层和外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其中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是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2.层序高度温度分布特点与人类关系对流层0~12千米递减天气复杂平流层12~55千米递增(臭氧)有利于飞行中间层55~85千米递减 暖层85~500千米递增(电离)反射无线电波外层≥500千米递增卫星3. 对流层的特点、形成

2、的条件及过程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几乎全部水汽和固体杂质都分布在此层,近地面水汽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所以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此层。)形成条件:上冷下暖→空气不稳定→有利于对流的形成4.大气压随高度、时间和区域的变化而变化。高气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天气晴朗、干燥;低气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5.对流形成的原因是:液体(气体)温度升高、密度变小而上升,周围温度低的地方液体(气体)密度大而下沉。'M!_k+e sBwgl9 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JlndypE 天气跟气压密

3、切相关,一般地说,地面上气压较高的地区通常是晴朗天气,而地面上气压较低的地区则通常是阴雨天气。这里所说的气压较高或气压较低并非指大气压的绝对值,而是某地区与周围地区相比较而言的。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高,就叫做高气压区;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低,就叫做低气压区。^f>+5G43/[e>.x',pPs6.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r']"JmF,7.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反映了空气的冷热程度。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气温度量的单位是摄氏度(℃)。x;Q2/YZ# 8.1个标准大气压(1.01×105帕

4、)相当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PdZSXP4;k 9.气体(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XQA2uR410.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外受到的压强是相等的。当外界大气压变化时,人体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Th{IJ<, 11.液体的沸点(气体的液化温度)与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气体的液化温度)会升高;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气体的液化温度)会降低。;1nd~0o12.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13.天气预报的内容通常包括天空的总云量、降水、温度变化等。14.天气形势常用天气图表示,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高

5、压、低压、暖锋、冷锋、台风。15.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风是空气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形成的。))ZE6jI 16.风向和风速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气象观测中的工具分别是风向标和风速仪。H;6V 17.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Xqj% 18.水汽凝结的条件:⑴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⑵相对湿度达到100%以上;⑶空气中有微小的尘粒。QS_u

6、%或者超过100%;此外还需要有凝结核。凝结核是指空气中含有的少量尘埃和烟粒等吸湿性物质。19.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降水是空气中的水珠和冰晶由于温度降低和水气的增多逐渐增大而形成的。&Ru6Yt0W L`ILJz S%4K-I18.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Y9WH% 19.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海洋和陆地的性质(海陆分布)、地形(地貌)、季风。oDC3AK& 20.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海陆分布、季风的形成本质上都是由于海水的比热比陆地上砂石和泥土的比热大的缘故。

7、it.l;L_nW 21.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高,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KTBOm 22.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寒潮、台风、洪水、干旱等。d;M&X!Y 23.温室效应和热岛现象都是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aAX8m 三、重点剖析{PfE7KH 大气各层的名称,高度及分布特点:_h5@3>b3r 层次平均高度/km温度分布特点%$5hC9 四、易错警示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