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中国电化教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路程。全国范围的中小学开展电化教育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基本上覆盖全国各地的卫星教育电视网络初步建成,从中央到地方已形成电教专业工作系统。一大批中小学电教设备初具规模,部分学科电教教材成龙配套,电视节目与计算机教学软件不断增加,一批教师初步掌握一般电教技术,电教研究与实验硕果累累,电教管理向着科学化的方向迈进,电化教学在部分地方和学校普遍展开,成效显著。中小学电化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如何分析电化教学的发展总趋势,,进一步发展中小学电化教育?
2、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认真探索这个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未来的中小学电化教育电化教育是近代与现代科学技术同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中国特色和一定的事业开拓性与历史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与教育的不断进步,电化教育在实践中不断地扩展,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原来的界定,并且正在和继续向前发展。未来的电化教育将沿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向、伴随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的进程而逐步前进。中小学电化教育寓在其中,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革,总的趋势如下: 一、电教观念将从单纯的工具手段论,
3、向着现代敦育技术体系转变。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有两种基本形式。1.是突破,即以研究开发的新一代科技成果,取代原有的一代科技成果。2.是融合,即组合巳有的科技成果,发展成为新的技术。90年代和2l世纪,将是不同领域科学技术创造性融合的时代,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化趋势,各种高新技术都具有组合技术的牲质,因此科学技术不断地向整体化、系统化、大型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电化教育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与教改实践基础上的一类现代教育媒体,它代表着时代精神,应当扩展涵概当代所有的各类先进的教育媒体技术;教育本是综合运
4、用各类媒体、手段、方法达到预期目的的社会行为,具有整体性。当今,中小学开展电化教育的成功,不仅在于自身诸要素的优化,而且在于同各类教育技术的密切结合。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设计、教育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古代、近代与现代各类教育媒体综合化、融为一体,形成现代教育技术体系将是未来发展的总趋势。电化教育必将从原来的狭隘的观念中跳出来,同国际接轨,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同义语。 二、电教环境将从校园式向着国际化的方向转变。 目前的中小学电化教育多是一校一班一课地进行,虽然通过软件交流,其信息渠道同传统教育方式
5、相比宽阔一些,但仍有较大的局限性。在未来的世界里,以光纤电缆为“公路”以计算机、电视、电话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机为“汽车”,以图、文、声、象并茂的信息为“货物”,遍布世界各地的信息高速传输网,即信息高速公路将逐渐形成。它把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家庭的计算机联结起来,人们可以随机交换信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将对教育传播方式、方法及其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高速公路具有信息传播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双向交互作用等特点,因此,将出现突破学校“围墙”,课堂教学与广播电视、通讯教学融为一体、新型的远程距离双向
6、交互的教学方式与国际化的教学环境。未来的中小学,特别是条件较好的中小学,将设置校园信息管道线,教室安装信息板,同信息高速公路联通,形成包括家庭在内的“校园信息网”,师生可以通过信息板选择和利用计算机中心的软件并通过各类视频设备进行教育传播。 三、电教媒体将从以投影、电视为主体,向着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主体转变。 社会信息与教育信息传播的大环境预示着中小学电教最基础的设施是计算机,计算机不仅是中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而且是辅助教学的主要工具。将文字、声音、图象和各类视频信息同时抓取、处理
7、、编辑、存贮,并展示两个以上的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叫多媒体技术。这种技术将成为末来中小学电教技术的核心,它可以直接用于课堂教学、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学生自学;还可以用于编制投影、电视教材与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目前一些中小学的教室或电化教室、语言实验室、学科专业教室等,配有幻灯、投影、电视、音响教学系统,这些媒体几乎都是单独设置和使用的。今后这些媒体仍在教学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工作方法将发生重大变革。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电教设备与多媒体计算机联结,组合为一体,以计算机进行总体调控、演播,将是中小
8、学电化教育发展的方向。 四、电教作用方向将从封闭式,群体化向着开放式、个别化转变。 现实中小学普遍实行班级授课制,教师面对一个群体以一种模式教学,具有较大的封闭性,难以因材施教。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为适应培育现代人的需求,中小学必将普遍发展多种形式的个别化教学。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作用之性能,又由于国家、地方和校园信息网的建立,使电化教育具有广阔的信息源,最适宜开展个别化教学。在班级或分组教学、课堂和家庭中自学、课外阅览等各类教学活动中,提供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