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与考核办法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与考核办法

ID:17655249

大小:51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4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与考核办法_第1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与考核办法_第2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与考核办法_第3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与考核办法_第4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与考核办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与考核办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与考核办法  试卷[考试时限]:60分钟00  47  14[分数]:97分1、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重点。 正确 错误2、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必须跟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一致才有价值和意义。 正确 错误3、发展与保护是绝对的对立关系。 正确 错误4、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设计可以不与“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相适应。 正确 错误5、对政府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应有“硬”约束,作为底线不能突破。 正确 错误6、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要由一个强有力的综合管理部门来牵头。 正确 错误7、

2、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信息不应公开。 正确 错误8、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是走循环经济之路。 正确 错误9、加强环境规制也是改变贸易结构造成的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正确 错误10、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要对新趋势和情况有所呼应。 正确 错误11、生态文明建设对评价指标提出新要求,其中()是全面反映经济、社会、环境发展。 指标体系 指标重点 指标导向 指标效应12、()体现生态文明发展的导向,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科学合理 重点突出 兼顾全面 稳中有变13、生态文明评价的目标主体首先要确定,()是领导者和责任主体。 

3、企业 政府 公众 党员14、“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 以上均错误15、()报告提出: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八大 十七大 十六大 十五大16、节能减排主要目标中,()要降低16%。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化学需氧量 氮氧化物17、1953年,联合国提出()

4、。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净经济福利指标 生态国内产出的概念 “生态足迹”指标18、1972年,詹姆斯•托宾和威廉•诺德豪斯提出()。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净经济福利指标 生态国内产出的概念 “生态足迹”指标19、生态文明评价的目标主体首先要确定,()是参与者和监督者。 企业 政府 公众 党员20、以下不属于产业结构指标的是()。 农村沼气普及率 农村太阳能入户率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1、技术锁定不包括()。 技术基础 技术成本 技术转让 技术标准22、生态建设的社会环境不包括()。 公共建设 

5、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 公共服务23、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不包括()。 减量化原则 再利用原则 再回收原则 资源化原则24、中国每年废弃有色金属产量超过()吨,相当于一座储备优质矿产资源的“城市矿山”。 2亿 5亿 3亿 8亿25、按循环对象分循环经济不包括()。 自然资源综合开发 企业内循环 关联产业间相互衔接 消费与排放终端延伸26、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及产生的温室气体中,至少有()是由出口产品造成的。 四分之三 三分之二 四分之一 二分之一27、按循环半径分循环经济不包括()。 小循环 大循环 中循环 微循环28、

6、1993年,联合国提出()。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净经济福利指标 生态国内产出的概念 “生态足迹”指标29、生态文明评价的目标主体首先要确定,()是执行者和操作者。 企业 政府 公众 党员30、生态文明建设对评价指标提出新要求,其中()是节约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化。 指标体系 指标重点 指标导向 指标效应31、评价体系对生态文明建设应发挥的促进作用主要有()。 为未来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 检验生态文明发展的成效 创造更全面的生态文明发展环境 以上均正确32、GDP指标不适用生态文明评价的原因主要有()。 忽视了经济发展对自然

7、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质量的降低 只反映经济发展水平而不能完全地反映社会发展水平 增强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行为 弱化了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33、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意义主要有()。 有利于国民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 有利于节约资源、促进环境保护 有利于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有利于增进社会整体福利34、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注意问题是()。 评价目标必须跟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一致 厘清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统筹兼顾 要有“五位一体”的系统视角 明确各类评价对象的主体责任35、建设“美丽中国”是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为支撑的,

8、是()和环境改善的统一。 政治建设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文化发展36、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要从()、推动科技创新、完善生态法制等多个方面推进。 强化生态文明理念 引导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 理顺体制机制 完善生态补偿等政策措施37、我国地区差异巨大,各地()、功能定位等都有很大不同。 资源环境承载力 发展基础 生产力水平 排放负荷38、评价应该是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