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气装配工艺

浅议电气装配工艺

ID:17557457

大小:17.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3

浅议电气装配工艺_第1页
浅议电气装配工艺_第2页
浅议电气装配工艺_第3页
浅议电气装配工艺_第4页
浅议电气装配工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电气装配工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议电气装配工艺  1.电器元件装配工艺及要求  装配工艺及要求  装配前应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列入国家强制性认证目录的电器元件应验证其CCC标志,发现问题及时更换和处理。  组装前必须擦净元器件上的灰尘及油污。  安装的元件操作时不受空间的妨碍,不能触及带电体。  维修容易,能够方便地更换元件及维修装置的其他部位。  满足电器元件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如:满足飞弧距离,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  组装所有紧固件、金属件的防护层不得脱落、生锈。螺钉选择要与元件固定孔相匹配。紧固后螺钉露出螺母2-5螺距。  组装时要充分考虑接地连续性,箱体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栓连接时

2、如有绝缘层均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接地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以划破绝缘层。  安装因震动易损坏的元件时,应在元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橡胶垫减震。  对于有操作手柄的元件应将其调整到位,不得有卡阻现象。  各种防护板应安装到位。  线路板装配及要求  检查线路板底板是否有断线、连线,检验方法使用万用表测量和目测。  装配元器件尊随由低到高、由小到大原则分批安装。  元器件安装结束后,通过目测和使用万用表逐个检查是否有虚焊。  线路板焊接后用酒精和软毛刷清洗,自然晾干。  元器件的标志方向应按照图纸规定的要求,安装后能着清元件上的标志。若装配图上没有指明方向,则应

3、使标记向外易于辨认,并按照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读出。  安装元件的极性不得装错,安装前应套上相应的套管。  安装高度应符合规定要求,同一规格的元器件应尽量安装在同一高度上。  安装顺序一般为先低后高,先轻后重,先易后难,先一般元器件后特殊元器件。  元器件在印刷板上的分布应尽量均匀,疏密一致,排列整齐美观。不允许斜排、立体交叉和重叠排列。  元器件的引线直径与印刷焊盘孔径应有的合理间隙。  一些特殊元器件的安装处理,MOS集成电路的安装应在等电位工作台上进行,以免静电损坏器件。发热元件要与印刷板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允许贴面安装,较大元器件的安装应采取固定措施。  

4、整机装配  结构装配工艺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机械结构装配应有可调节环节,以保证装配精度。  机械结构装配中所采用的连接结构,应保证安装方便和连接可靠。  机械结构装配应便于产品的调整与维修。  线束的固定和安装要有利于组织生产,并使整机装配整齐美观。  要合理使用紧固零件。  提高产品耐冲击,振动的措施。  应保证线路连接的可靠性。  操用调谐机构应能精确、灵活和匀滑地工作,人工操作手感要好。  绝缘导线的加工及安装  导线的颜色。一般为黑色或灰色,若按相序分色时:  1)交流:A相―黄、B相―绿、C相―红、零线―淡蓝、接地线―黄绿双色。  2)直流:正――红色、

5、负――绿色。  在配线过程中下线要适当留有余量,导线与到弯曲的情况不得用台钳、刻丝钳强行拉直。  剥线时选用合适的剥线钳剥线,不得损伤线芯。冷压接头表面不应有毛刺、裂纹。冷压接头与多股导线压接后端头不得松动。端头压接前应在导线两端套上线号和相应规格、颜色的塑料套管。端头应压紧,不得过紧或者过松。  每个线束或每根大截面导线导线应在适当位置进行固定,以便在电路发生短路时,所产生的应力不会导致过大的移动或损坏其他电器元件及设备。  导线在安装好后应保证接线正确,线束配置尽量做到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并不影响导线的散热,也不影响其他电器元件及设备的正常工作。多根导线配置时应捆

6、扎成线束,用尼龙拉扣或螺旋管捆扎成圆形。线束应用吸盘与箱体固定。线束的捆扎用尼龙拉扣进行,尼龙拉扣每两个相距30-40mm.吸盘与箱体固定,水平时每250mm、垂直时每350mm固定一次。  导线接头需要弯曲成圆形时,弯曲直径大于紧固螺钉直径,圆圈与导线绝缘层之间相距2mm,弯曲方向与螺钉旋转方向一致。  导线与元件接点或母线连接时必须用螺钉拧紧。连接导线中间不得有绞接点或焊接点。接线应尽可能在固定的端子上进行。  一次母线上连接二次线时,需在母线上单独钻孔,用螺栓紧固。  二次线加工及安装工艺  成套柜中安装的各种设备、电器元件、接线端子应按照电气接线图或者电器原理

7、图的要求安装或粘贴该元件项目代号的标签。标签的位置一般在元件的左上角或者比较容易观察的位置。  每根导线两端都应有标记,字迹应清晰、牢固,以便与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及测试。  线号在绝缘导线上的放置位置,横放时自左至右,竖放自下至上。  根据行线方案量材下线,下线要适当留有余量,导线与到弯曲的情况不得用台钳、刻丝钳强行拉直。多根导线配置时应捆扎成线束,用尼龙拉扣或螺旋管捆扎成圆形。线束应用吸盘与箱体固定。线束的捆扎用尼龙拉扣进行,尼龙拉扣每两个相距30-40mm.吸盘与箱体固定,水平时每250mm、垂直时每350mm固定一次。  每个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