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混沌是非线性系统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也是非线性系统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状态。混沌研究最先起源于1963年洛伦兹(E.Lorenz)研究天气预报时用到的三个动力学方程,后来又从数学和实验上得到证实。无论是复杂系统,如气象系统、太阳系,还是简单系统,如钟摆、滴水龙头等,皆因存在着内在随机性而出现类似无轨、但实际是非周期有序运动,即混沌现象。由于电学量(如电压、电流)易于观察和显示,因此非线性电路逐渐成为混沌及混沌同步应用的重要途径,其中最典型的电路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蔡少棠教授1985年提出的著名的蔡氏电路(Chua’sCircu
2、it)。就实验而言,可用示波器观察到电路混沌产生的全过程,并能得到双涡卷混沌吸引子。本实验所建立的非线性电路包括有源非线性负阻、LC振荡器和RC移相器三部分;采用物理实验方法研究LC振荡器产生的正弦波与经过RC移相器移相的正弦波合成的相图(李萨如图),观测振动周期发生的分岔及混沌现象。【实验目的】观测振动周期发生的分岔及混沌现象;测量非线性单元电路的电流—电压特性;了解非线性电路混沌现象的本质;学会自己制作和测量一个使用带铁磁材料介质的电感器以及测量非线性器件伏安特性的方法。【实验原理】1.非线性电路与非线性动力学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图1中只有一个非
3、线性元件,它是一个有源非线性负阻器件。电感器L和电容C2组成一个损耗可以忽略的谐振回路;可变电阻V和电容器C1串联将振荡器产生的正弦信号移相输出。本实验中所用的非线性元件是一个三段分段线性元件。图2所示的是该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从特性曲线显示中加在此非线性元件上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极性是相反的。由于加在此元件上的电压增加时,通过它的电流却减小,因而将此元件称为非线性负阻元件。图1非线性电路原理图图2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图1电路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为:(1)-7-式中,导纳,和分别为表示加在电容器C1和C2上的电压,表示流过电感器L的电流,G表示非线性电阻的
4、导纳。2.有源非线性负阻元件的实现有源非线性负阻元件实现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使用的是一种较简单的电路,采用两个运算放大器(一个双运放TL082)和六个配置电阻来实现其电路如图4所示,实验所要研究的是该非线性元件对整个电路的影响,而非线性负阻元件的作用是使振动周期产生分岔和混沌等一系列非线性现象。图3有源非线性器件图4双运放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实际非线性混沌实验电路如图5所示。图5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电路图-7-3.名词解释本名词解释的定义是描述性的,并非是标准数学定义,但有助于初学者对这些词汇的理解。这些词汇定义多数是按相空间作出的。(1)分岔:在一族系
5、统中,当一个参数值从某一临界值以下变到该临界值以上时,系统长期行为的一个突然变化。(2)混沌:①表征一个动力系统的特征,在该系统中大多数轨道显示敏感依赖性,即完全混沌。②有限混沌,表征一个动力系统的特征,在该系统中某些特殊轨道是非周期的,但大多数轨道是周期或准周期的。【实验仪器】实验用仪器如图6所示。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仪由四位半电压表(量程0~20,分辨率1);-15~0~+15稳压电源和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线路板三部分组成。观察倍周期分岔和混沌实验线路板三部分组成。观察倍周期分岔和混沌现象用双踪示波器。图6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测量一个铁氧体电感器的电
6、感量,观测倍周期分岔和混沌现象。1.按图5所示电路接线,其中电感器L由实验者用漆包铜线手工缠绕。可在线框上绕70-75圈,然后装上铁氧体磁心,并把引出漆包线端点上的绝缘漆用刀片刮去,使两端点导电性能良好。也可以用仪器附带的铁氧体电感器。2.串联谐振法测电感器电感量。测量方法请阅附录,要求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值I=5mA(有效值)时电感器电感量。3.把自制电感器接入图5所示的电路中,调节1+2阻值。在示波器上观测图5所示的CH1-地和CH2-地所构成的相图(李萨如图),调节1+2电阻值由大到小时,描绘相图周期的分岔及混沌现象。将一个环形相图的周期定为,那
7、么,要求观测并记录2、4、阵发混沌、3、单吸引子(混沌)、双吸引子(混沌)共六个相图和相应的CH1-地和CH2-地两个输出波形。(用李萨如图观测周期分岔与直接观测波形分岔相比有何优点?)【实验结果】倍周期分岔和混沌现象的观测结果:-7-(a)一倍周期(c)四倍周期(e)三倍周期(g)双吸引子(b)两倍周期(d)阵发混沌(f)奇异吸引子((h)双吸引子2-7-【结果分析】混沌现象的本质:混沌是一种确定系统中出现的貌似不规则的有序运动。这种有序是乱中有序,是有序与无序的结合,是非线性序———混沌序。变是混沌的本性。分岔是进入混沌的途径。随着时间的推移,系
8、统运动状态在不断变化。当控制参量λ(λ=0对应于平衡态)由小到大变化时,系统由稳定有序逐渐失稳,开始分岔,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