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523076
大小:19.8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02
《中国绿色建筑推广的前景及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绿色建筑推广的前景及要点 近年来,“绿色”、“生态”成了社会的时髦用语,建筑界也是如此,几乎每个设计方案说明书都要用到“绿色”、“生态”这些词汇,但是什么是绿色建筑呢?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简言之,绿色建筑即应该做到3个方面: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和气候保护,因此,绿色建筑是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拓展和优化。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城市化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据最新研究,我国城市化率自XX年以来,每年均
2、以超过1%的速度递增,每年约新建18亿~20亿m2建筑。然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据欧洲建筑师协会测算,建筑能耗占用了整个社会中能耗的50%。消耗了50%的水资源,40%的原材料,并对80%的农地减少量负责。同时,50%的空气污染、42%的温室气体效应、50%的水污染、48%的固体废弃物和50%的氟氯化物均来自于建筑[2]。因此,无论是能源、物质消耗,还是污染的产生,建筑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对于我国城市建筑来说,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型发展模式势在必行,而绿色建筑的推广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
3、,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世界范围内,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通行的理念,不少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比如:德国、英国、瑞典等,其绿色建筑不但是一种理念,而且已经进行了实践示范,并且将绿色建筑纳入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就目前而言,无论是理念还是技术实践,中国的绿色建筑与国际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理念上,绿色建筑还没有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理念中,许多业内人士,甚至是一些科技学者在绿色建筑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在他们看来,绿色建筑就是超低能耗建筑、高科技建筑,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更有甚者,认为绿色建筑等
4、于绿化面积。其次,在实践技术上,目前我国的建筑产业作为一个复杂多样的产业群体,存在起点低、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弱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住宅能耗平均高出倍,还处在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问题相当突出。而这种发展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城市综合质量的提高和功能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城市的承载能力,影响了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可喜的是,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我国已经加快了绿色建筑的步伐,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在逐步得到完善,比如:《节约能源法》、《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民用建筑节
5、能管理规定》、《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法规相继出台和施行,为绿色建筑工作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业内人士,也在为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作大量的研究。更重要的是,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已经逐渐融入企业,特别是建筑相关企业的管理理念。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绿色建筑已是大势所趋,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必然面临整合升级,建筑设计及家居设计也越来越呈现专业化、高科技化的趋势。城市现代建筑对其总运行成本、节能环保、用户体验、与建筑外观的结合等都提出了新要求。 同时,来自资金、政策方面的压力
6、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更关注性价比高的产品,为物业增值以推进市场销售。房地产开发商只有不断了解信息,更新理念,把关注环保节能的客户需求和新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带来更高的收益。 总之,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顺应了经济增长方式战略转型的需要,又是我国建立新型国家的必然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生活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从一般意义上讲,绿色
7、建筑并没有比普通建筑的成本提高。同时,绿色建筑并不一定就是高科技的建筑,更不是“呆板”的建筑,它可以形式多样,而且鼓励建筑师创新。一方面吸收传统建筑的理念,充分体现本地化;另一方面则全面进行材料、工艺的创新,充分体现自主创新、依照本地实情创新。因此,在推广绿色建筑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绿色建筑的理念,使绿色建筑理念得到政府部门、开发商、投资商和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管理人员以至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从而保证绿色建筑理念在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得以体现和质量监督与保障。 为保证绿色建筑的推广,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必须加以完
8、善和修改。宏观上要研究确定发展绿色建筑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技术经济政策;逐步构建推进绿色建筑的产业结构。在《建筑法》、《节约能源法》和《规划法》中要体现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内容,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做出补充要求;同时,必须建立适合目前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估、认证、标志等制度,巩固评价体系。从而在立项、规划、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竣工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