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ID:17396684

大小:206.00 KB

页数:77页

时间:2018-08-30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_第1页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_第2页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_第3页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_第4页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口腔科感染预防与控制感染控制科2011.07主要内容口腔科感染控制工作意义 口腔门诊感染控制工作要点 口腔技工室感染控制措施 口腔放射室感染控制医院感染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可通过加强消毒、灭菌、隔离等措施而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口腔科诊疗特点侵入性操作多 操作多在有菌的口腔环境内进行 患者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状况不明 口腔器械复杂精细、不易消毒灭菌口腔诊疗中的感染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直接接触:口内诊疗中直接接触损伤部位、感染的体液(血液、唾液等)或组织碎屑 ?间接接触:通过污染消毒灭菌不严格的器械、设备或物品?眼结膜、鼻黏膜或口腔黏膜接

2、触水滴(droplets)或喷溅(spatter) 吸入接触:由于高速手机、超声洁牙机等的使用而产生气溶胶(aerosols),通过吸入感染性的气溶胶而感染感染的传播途径患者---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患者 患者----------患者美国佛罗里达州牙医DavidJ.Acer传播HIV致6名患者受感染1991-2005年报道有3名医务人员导致3名患者感染HIV,其中无牙科医生1991-2005年医务人员致使患者感染HBV病例1991-2005年报道有12名医务人员共导致91名患者感染HCV,其中无牙科医生1991-2005年医务人员致使患者

3、感染HCV病例1991-2005年报道有11名医务人员共导致38名患者感染HCV,其中无牙科医生牙科医务人员接触结核的危险约1-2%,自1992年以来,没有医务人员传染给患者的报道感染控制目的—切断传播链我国口腔感控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注意口腔诊疗中的感染控制工作,90年代末开始推行牙科手机一人一用一灭菌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中增加了一节 口腔科感染控制基本内容2005年卫生部制定并向全国发布了《医疗机构口腔诊 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12年《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第四军医大口腔医院医疗服务理念无痛治疗

4、无交叉感染 无近远期碍害口腔科感染控制要点严格消毒灭菌 实施标准预防 注重职业防护 进行表面消毒 适当水路处理 控制喷溅污染 正确处理废物一、严格消毒灭菌消毒灭菌要求:口腔诊疗器械应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高度危险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应达到灭菌水平 中度危险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应达到灭菌水平或高水平消毒 低度危险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应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口腔器材分类:高度危险口腔器械: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中度危险口腔器械: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

5、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低度危险口腔器械: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不接触患者口腔或间接接触患者口腔。消毒灭菌室区域功能划分:器械回收区:分类、初步清洗 器械清洗区:初洗、精洗、消毒 器械保养区:检查、注油、维护 器械包装区;选择合适的包装 灭菌区:选择合适的灭菌方式 储存区:分类放置灭菌后物品器械处理-回收:?尽量减少暴露; ?利用带盖容器转运器械处理-清洁:?戴橡胶手套 ?戴帽子、口罩 ?穿鞋套 ?必要时戴防护眼罩? 灭菌处理前去除器械上 所有可见污渍及血迹 ?机械清洗优于手工清洗 ?如必须手工清洗,则必须使用

6、PPE?牙科手机不宜超声清洗器械处理-包装:?灭菌前检查清洗效果 ?进行适当包装 硬质容器 一次性纸塑包装 一次性无纺布 织物包布器械处理-高压灭菌装载:?正确装载√高压锅不能过载×高压锅选择:预真空高压锅才 能用于官腔类器械的灭菌器械处理-高压灭菌监测?每锅进行物理监测: ?时间温度压力 ?灭菌参数:121°C,30分钟;132°C,4分钟器械处理-高压灭菌监测?每包放置包内指示卡 ?如看不到包内指示卡,使用包外指示条 ?灭菌后及使用前检查指示卡 如指示卡未正确变色,不得使用器械处理-高压灭菌监测??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灭菌效果金标准:

7、生物监测 ?菌片:嗜热脂肪肝菌芽孢器械处理-高压灭菌监测?快速灭菌时应进行快速生物监测器械处理-灭菌后储存?每包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期 在有效期内使用牙科手机的清洗保养与灭菌?清洗 ?全自动清洗机 ?手工清洗小型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机牙科手机注油保养?包装纸塑袋独立包装二、实施标准预防?标准预防:认定的血患者液、除外汗液的所有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无论是否含有血液)、破损皮肤、黏膜均具有传染性,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 标准预防措施适用于所有病人,认定所有病

8、人具有潜在感染性标准预防措施个人防护:使用个人保护装置(手套,口罩,隔离衣)环境清洁与消毒 呼吸卫生、咳嗽礼仪安全注射:安全处理污染的物品及器械手卫生:是最重要的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