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316138
大小:3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9
《关于正反问历史发展的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sunshine关于正反问历史发展的几个问题Someproblemsonthehistoricaldevelopmentofpositiveandnegativequestions傅惠钧(浙江师范大学)一来源问题关于正反问的来源学界有种种见解。最有影响的是省略说。即认为正反问由列项选择问省略而来。这是梅祖麟(1978)首先提出来的。尽管由于材料的限制,他把起源的时间说迟了——“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发现,把正反问起源时间由唐代提到了秦代——但是他的省略说仍能解释新发现的材料。我们只要列出数例便可见出“VP不VP”
2、、“VP不”两种典型正反问的生成轨迹:(1)人奴妾盗其主之父母,为盗主,且不为?(《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问答》)(2)甲贼伤人,吏论以为斗伤人,吏当论不当?当谇。(同上)(3)免老告人以为不孝,谒杀,当三环之不?不当环,亟执勿失。(同上)例(1)为列项问,省去分句的关联词“且”,便成了例(2)的格式,即正反向“VP不VP”式;而进一步省略就是例(3)的格式,即“VP不”式。可见,省略的原理具有一般性特点。不妨再看一下“VP不曾”的生成途径。“VP不曾”的早期用例见于宋代文献,如:山前行问道:“你曾杀人也不曾?
3、”静山大王应道:“曾杀人。”又问:“曾放火不曾?”应道:“曾放火。”(《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但这种用法在宋元时期极少出现。刘坚蒋绍愚《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43万字仅见此例。“不曾”在宋元前主要用作状语。然而一直置于动词之前的“不曾”怎么会跑到句末成为正反向的标记呢?省略说可以为我们提供解释。请看《朱子语类》的例子:(4)只管在尘俗里面衮,还曾见四端头面,还不曾见四端头面?(卷121)(5)公且自看平日是曾去学,不曾去学?曾去习,不曾去习?(同上)(6)莫依傍他底说,只问取自家是真实见得不曾?
4、(卷116)例(4)为列项问。省去“还”,便是例(5)的结构,这是介于列项问与正反问之间的形式。两例中的“曾”与“不曾”均作状语。例(5)这种形式,“不曾”后省略,“不曾”前靠,就成了“曾VP不曾”式,再省去“曾”便是例(6)的形式“VP不曾”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
5、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sunshinesunshine式了。例(6)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一例“VP不曾”式。《金瓶梅》的例子可进一步说明这个过程①:A.你吃饭不曾吃?(万历词话本,第25回)B.你吃饭不曾?(张竹坡评本)“VP没有”、“VP不是”等的生成途径类此。“省略说”富有较大的解释力,得到学界多数学者的认可,但它仍有解释不了的现象。如“VP否”学界多认为是正
6、反问,但显然不能用省略作出合理解释,“饮酒否”,并不是由“饮酒否饮酒”省略而来。但如据此而断定“VP否”不是正反问显然又与语言事实不符。尤其是,秦简以后,“VPnegVP”句式“突然在文献中消失,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连一点痕迹也看不到”(朱德熙1991),而汉魏六朝文献,特别是东汉佛典中,却有不少“VPneg”式,如②:王言善哉,佛当来不?何日能至?(《中本起经》155)问诸人曰:“世间羸瘦,有剧我者无?”(《贤愚经》卷一)弟子问:“成应真未?”答曰:“未得。”(《杂譬喻经》499)用省略来解释似缺乏语料上的
7、支撑。为此,张敏(1990)从类型学的角度提出源于称代的说法。“称代说”的源头其实可追溯到吕叔湘(1956),他在《中国文法要略》中讨论“否”字的用法时举例: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左·僖三0)他指出:“‘否’字以否定词而兼含动词或形容词于其内,所以是称代性”;“否”等于“不可攻”,反复问句末尾的“否”即由此变化而来。张敏据此认为:“汉代大量出现的‘VPneg’型反复问句的来源正是先秦的这种‘VP否’式动词并列词组,而不是来源于选择问的删除。”但是,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汉代反复问的‘neg’形式是‘不’和‘
8、未’,看上去不是表示称代性否定概念的‘否’,因此从逻辑上讲,这类问句似乎是有可能经选择问删除而得出的。”对此,他从汉代否定词系统的简化和“VPneg”形式的重新分析并经历了“词汇替换”过程,来论证这种可能性的不存在。我们觉得,“称代说”的提出是有积极意义的,它合理地解释了“VPneg”中“VP否”以及部分“VP不”(同“否”者)句式的产生,对于“省略说”是一个必要的补充。至于“VPneg”中“neg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