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205526
大小:29.47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28
《重阳节当天的广播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重阳节当天的广播稿 播放背景音乐。 甲:敬爱的老师们 乙:亲爱的同学们 甲乙:大家好!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 甲:我是xxx 乙:我是xx 甲:xx,你知道刚过去的星期二是什么日子吗? 乙:当然知道了,那天是农历九月九日,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甲:为什么把九月九日定为重阳节呢? 乙: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两九相重,故而也叫重九。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
2、利日子。 甲:重阳节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乙: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 甲:人们对这个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中国历代有很多文人雅士,每当这个时候,就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乙:如唐代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甲:最有名的就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乙:这可算是咏重阳节的代表诗作
3、。诗歌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这天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甲: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着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乙: 话说东汉时,xx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但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
4、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
5、,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从此以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
6、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甲:关于重阳节,民间还有很多的习俗 乙:首先是登高。在古代,因为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这样的风俗开始于东汉。登高所到的地方,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或登高塔。 甲:其次是吃重阳糕。根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作很随意,没有一定的方法。九月九日天刚亮时,用一片糕搭在儿女的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这就是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的意思。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面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
7、“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乙:还有,就是赏菊和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和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来的人们仿效他,于是就有重阳节赏菊花的习俗。北宋的时候,因为重阳赏菊的习俗,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甲:最有是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
8、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