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赫兹实验

弗兰克—赫兹实验

ID:16997981

大小:15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6

弗兰克—赫兹实验_第1页
弗兰克—赫兹实验_第2页
弗兰克—赫兹实验_第3页
资源描述:

《弗兰克—赫兹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弗兰克—赫兹实验弗兰克-赫兹实验是1914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弗兰克和赫兹设计完成的。该实验研究电子与原子碰撞前后能量的变化,能观测到汞原子的激发电势和电离电势,可以证明原子能级的存在,为波尔的原子结构理论假说提供有力的实验证据。该实验的方法至今仍是探索原子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NBohr)提出了原子能级的概念并建立了原子模型理论。该理论指出,原子处于稳定状态时不辐射能量,当原子从高能态(能量Em)向低能态(能量En)跃迁时才辐射。辐射能量满足DE=Em-En(1)对于外界提供

2、的能量,只有满足原子跃迁到高能级的能级差,原子才吸收并跃迁,否则不吸收。1914年德国物理学家弗兰克(JFranck)和赫兹(GHertz)用慢电子穿过汞蒸气的实验,测定了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从而证明了原子分立能态的存在。后来他们又观测了实验中被激发的原子回到正常态时所辐射的光,测出的辐射光的频率很好地满足了玻尔理论。弗兰克—赫兹实验的结果为玻尔理论提供了直接证据。玻尔因其原子模型理论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弗兰克与赫兹的实验也于1925年获此奖。图1弗兰克-赫兹实验原理图电子氩原子KG2G

3、1AIUG2KUG1KUG2A微电流仪灯丝电压【实验目的】1、了解弗兰克-赫兹实验仪的结构、原理,学会它的调节和使用方法。2、了解电子与原子之间的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3、测量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4、证实原子能级的存在,加深对原子结构的了解;【实验器材】智能型弗兰克-赫兹实验仪,计算机,示波器【实验原理】夫兰克一赫兹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在真空管中充待测氩气,阴极K,阳极A,G1、G2分别为第一、第二栅极。K-G1-G2加正向电压,为电子提供能量。的作用主要是消除空间电荷对阴极电子发射的影响,提高发

4、射效率。G2-A加反向电压,形成拒斥电场。电子从K发出,在K-G2区间获得能量,在G2-A区间损失能量。如果电子进入G2-A区域时动能大于或等于e,就能到达阳极形成阳极电流I.电子在不同区间的情况:1.K-G1区间电子迅速被电场加速而获得能量。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

5、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32.G1-G2区间电子与氩原子碰撞。当其能量小于氩原子第一激发态与基态的能级差DE=E2-E1时,氩原子基本不吸收电子的能量,碰撞属于弹性碰撞。当电子的能量达到DE,则可能在碰撞中被氩原子吸收这部分能量,这时的碰撞属于非弹性碰撞。DE称为临界能量。图2弗兰克-赫兹实验~I曲线abcI(nA)OU1U2U3U4U5U6U73.G2-A区间电子受阻,被拒斥电场吸收

6、能量。若电子进入此区间时的能量小于eUG2A则不能达到阳极。由此可见,若eUG2KnDE,则电子在进入G2-A区域之前可能n次被氩原

7、子碰撞而损失能量。阳极电流I随加速电压变化曲线就形成n个峰值,如图2所示。相邻峰值之间的电压差DU称为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氩原子第一激发态与基态间的能级差DE=eDU(2)【实验内容及步骤】测量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通过UG2K-I曲线,观察原子能量量子化情况,并求出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一、实验步骤1.将面板上的四对插座(灯丝电压,:第二栅压,:第一栅压,:拒斥电压)按面板上的接线图与电子管测试架上的相应插座用专用连接线连好。将实验仪器与计算机(或示波器)连接好。2.打开仪器电源,开启计算机(或示

8、波器)。3.“自动/手动”挡开机时位于“手动”位置,此时“手动”灯点亮。4.电流档为10-9A、10-8A、10-7A和10-6A、开机时位于“10-9A”本实验保持此档不变。5.按电子管测试架铭牌上给出的灯丝电压值、第一栅压 、拒斥电压、电流量程I预置相应值。按下相应电压键,指示灯点亮,按下“∧”键或“∨”键,更改预置值,若按下“<”键或“>”键,可更改预置值的位数,向前或向后移动一位。6.电子管的加载。同时按下“set”键和“>”键,则灯丝电压,第一栅压,第二栅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