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540243
大小:37.1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2
《【语文】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150分钟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课内选择题(10分)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灭六国者六国也/骑能属者百余人耳B.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南唐为奉化军节度C.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岸土赤而壁立D.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2.下列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项是(2分)()A.期山东为三处B.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D.汉军皆披靡3.对“视为止,行为迟”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2、()A.视为/止,行为/迟B.视/为止,行为/迟C.视为/止,行/为迟D.视/为止,行/为迟4.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此三者,吾遗恨也 ③梁,吾仇也 ④请其矢,盛以锦囊⑤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⑦智勇多困于所溺A.①④⑤/②③/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④/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5.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2分)()A.乃能衔哀致(表达)诚/曷(
3、何)其有极B.不省所怙(依靠)/敛不凭(临)其棺C.遽(急、突然)去吾而殁/其信然(真实、确实)邪D.比(等到)得软脚病/抱无涯之戚(欢乐)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
4、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双为便,可施10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②,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苦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
5、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③,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④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
6、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注释:①历召:召请。②学官:学校。 ③不殊:没死。④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欺负:压迫、侮辱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过法:逾越法规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③
7、其始苦烦,后皆便安之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8.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B.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10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闾
8、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苦烦,后皆便安之。(2)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11分)山寺夜起江 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0.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6分)11.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