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79467
大小:4.75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8-10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陈传江副主任医师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第六章药膳文化第一节概论“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药食同源”是食物疗法的理论基础。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
2、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即药食两用。由于它们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常吃的富有营养的食品。一、药食同源“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在使用火后,人们开始食熟食,烹调加工技术
3、才逐渐发展起来。在食与药开始分化的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区分。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二、药食之别中药的治疗药效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劲大”,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而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中药那样突出和迅速,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的结果。药物虽然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但天天都离不了。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
4、影响,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这种影响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并不亚于中药的作用。因此正确合理地调配饮食,坚持下去,会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药膳是以食物和药物原料,经过烹调加工而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效果的膳食。药膳融中国独特的烹饪技艺与中医药学理论于一身,是世界饮食文化中独有的一株奇葩。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四、药膳概念药膳“寓医于食”,既将食物赋于药用,又将药物作为食物。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也可说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性味相辅相成。药膳既有营养价值,又具有防病祛疾、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药膳
5、既不同于一般的中医方剂,又有别于普通饮食,而是一种兼有药物治疗功效的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五、食疗与药膳的关系“食疗”和“药膳”的概念常被人们混淆,“食疗”和“药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食疗和药膳在民间往往混同使用。但严格来说,“食疗”是研究养身保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一门学科,“食疗”是不加药物,“药膳”是食物加药物,但它又不是食物与中药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中医辩证配膳理论指导下,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者精制而成的一种既有药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用以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食品。食疗除正常食品外,可加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食
6、品。所以药膳和食疗有一定的重叠。药膳比单纯的食疗效果要突出,但技巧和难度更高一些。六、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人类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是关于饮食的生产与消费的科学、技术、习俗和艺术的文化综合体。饮食之所以是文化,原因为:饮食是与生存同步的现象,人的历史就是饮食的历史;每种菜系都是一种文化,其中积淀了无数厨师和文人墨客的心血;饮食有一种丰富的结构;还包括食客即消费者的心情、情绪;甚至还包括哲学思想。中国饮食文化涉及“饮”与“食”两个方面饮:主要指分别代表酒精饮料的酒和非酒精饮料的茶食:以五谷为主食,蔬菜、肉类为副食的
7、传统饮食结构。饮食文化包括饮食观念、民情风俗、物产原料、烹饪技术、饮食器具、饮食礼仪、食疗养生及有关人物轶闻、文献典故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一、药膳的起源第二节药膳文化药膳的应用在中国源远流长。从汉代起,我国就有药膳的记载,到明朝,我国的药膳早已走入平常百姓家。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的需要,在自然界到处觅食,久而久之,发现了某些动物、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食物充饥,而且具有某种药用价值,这种把食物与药物合二为一的现象就是药膳的起源,也就是所谓的“药食同源”。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
8、畜为益,五蔬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饮食养生记载,该书共有方剂13首,其中有8首属于药食并用的方剂。二、历史悠久的药膳文化“药膳”这个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烈女传》,其中有“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这样的字句。《宋史·张观传》也有“蚤起奉药膳”的记载。这些记载证明,至少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已出现“药膳”其名。东汉末年《神农本草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