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120592
大小:239.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08-08
《rcnbdv煤田野外地质工作细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泰戈尔煤田野外地质工作细则沈瑞芬说明为了统一工作方法,提高煤田野外工作及地质编录质量,保证取全取准第一性地质资料,我们以1991年6月闽西地质大队总工办编著的《煤矿普查勘探原始地地质编录工作细则》(试行)为蓝本,综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2003年3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412.1.2.3—1998
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及福建省地质局《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1980年12月),结合矿区实际情况,修订了本工作细则,望各煤矿地质项目人员照此执行。本细则未涉及的部分,以上级有关规定为准,但应做到本矿区内统一。在执行过程中,如有补充和修改意见,请及时提出,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矿区(井田)地质填图前言地表地质填图是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手段,是地质普查勘探的基础工作。野外工作应根据批准的勘查设计书来进行。地质填图目的是通过对自然露头(地质体)进行系统的地质观测、调查研究,达到提高矿区以煤为主的矿产地质研究程度
3、,大致查明地质及含煤特征,发现新矿产地,着重解决含煤地层的层序,分布范围,含煤性及影响煤系发育程度的地质构造特征等。为了解矿区煤炭资源远景、找煤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它是在勘查阶段工作开始时进行的填制的,所形成的实际材料图又是编制矿区地形地质图的基础资料,而地质图的成图,贯穿了勘查工作的始终,一张高质量的地质图,是综合了全矿区地质成果的客观反映,配合了其它手段取得各项成果的集中表现,因此整个地质工作中,从填图阶段就必须认真细致,并不断修编,深部与地表结合,去伪存真,才能提高其质量。填图研究内容:1.地层大致查明岩石地
4、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及接触关系,重点查明含煤地层的含煤性及时空分布变化等,厘定地层层序。2.构造大致查明构造的基本类型和主要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性质,生成序次和组合特征。观察褶皱、断裂构造对沉积作用、成矿控制作用的影响,尤其注意观察推覆、滑脱构造对含煤地层的保存或破坏的资料收集。3.煤初步了解含煤地层时代、层序,分布范围;大致了解煤层层数、煤层一般厚度和埋藏深度;大致了解煤类和煤质的一般特征。4.其他矿产填图中还必须坚持《以煤为主,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5、的原则,大致了解其他矿产及矿化蚀变带特征。本细则只对煤田勘查中常用的1:1万和1:5000地表地质填图作简要说明,其它比例尺的地质填图未提及,需要时可参照有关规范要求执行。地质填图应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尽可能采用数字填图技术,使用GPS定点,提高填图质量。填图方法一、精度要求煤田地质工作的地质填图应突出煤系,煤系范围内必须达到相应阶段和比例尺的要求,非煤系范围也应有适当的控制。各种比例尺的精度要求见表1。(一)1:1万地质填图1.1:1万地质填图是指用于预查阶段或普查阶段的草图。其地形底图采用同比例尺1:1万
6、的航测地形图。2.填图单位及精度要求见表1,重要地质界线和含煤地层、煤层及对影响井田划分的主要断层和褶皱轴等必须有足够的地质点控制,(地表至少应有2—3个点控制)。同时对重要地质现象、煤、其他矿化蚀变应有必要的素描图或照片。3.野外填图方法以穿越法为主,但对主要地质界线,标志层适当使用追索法。地质填图定点一般采用半仪器法结合地形地物确定,有条件的尽量采用GPS直接定位。4.对地表及深部均有探矿工程施工的矿区(井田)可采用以填为主,编填结合的方法进行。(二)1:5000地质填图1.适用于详查—勘探(含普终、详终)阶段,地形
7、底图应采用同比例尺的地形图。由于煤矿区范围一般较大,精测1:5000地形图耗时又耗资,所以详查阶段也可直接采用1:10000正规航测出版图作底图。2.填图单位划分及控制精度见表1,对构造极复杂地段应适当加密控制。3.野外填图采用以编为主,编填结合的方法,并充分利用探槽、公路、沟谷及生产硐地质资料和原地质填图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在此基础上,采用以追索法为主,配合穿越法开展野外填图。4.定点方法以半仪器法为主,主要界线点应用经纬仪或卫星定位仪(GPS)定测,其图上误差不应超过1mm。表1不同阶段不同比例尺控制程度要求一览表填
8、图比例尺阶段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备注填图对象填图单位控制程度填图单位控制程度填图单位控制程度填图单位控制程度沿走向(m)点密度(点/km2)沿走向(m)点密度(点/km2)沿走向(m)点密度(点/km2)沿走向(m)点密度(点/km2)1:1万童子岩组段50024段或带25080翠屏山组组50020段50030非煤系组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