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防治脑血管疾病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针刺防治脑血管疾病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ID:15946854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6

针刺防治脑血管疾病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_第1页
针刺防治脑血管疾病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_第2页
针刺防治脑血管疾病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_第3页
针刺防治脑血管疾病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_第4页
针刺防治脑血管疾病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刺防治脑血管疾病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针刺防治脑血管疾病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郑康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二化分院康复科脑血管疾病,泛指因脑部动脉或支配脑部血液供应的颈、椎动脉发生病变,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突然(数秒内)或迅速(数小时内)出现受累区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以昏迷、失语、偏瘫等症较为多见的一类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对该病的防治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针刺对该病的防治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确切的疗效。近几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针刺防治脑

2、血管疾病机理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化,多见于针刺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拮抗自由基损伤等方面。现将针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机理综述如下。1、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脑损伤患者多具有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特点,如血液具有浓稠性、黏滞性、聚集性,其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利于保证微循环的正常运行,维持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平衡,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目前研究证明:针刺可改变血液的高黏状态,降低血小板和红细胞的聚集力及黏滞性,降低血液的高黏状态,改善脑微循环。张连城等[1]通过观察调神通络针法对脑梗死患者血

3、液流变学的影响发现:该针法能有效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的“浓、黏、凝、聚”状态,从而改善脑组织功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王伟志等[2]发现针刺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能明显改善其血瘀症状和体征;改善血液流变性,调整微循环状况;改善脂质代谢,软化动脉血管。王艳君等[3]探讨了氧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机制,通过对1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对照治疗,结果发现患者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沉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认为氧针疗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有正向干预作用。2、改善微循环,增加

4、脑血流量脑血管疾病,特别是缺血性脑损伤,其缺血损害的中心问题是氧和能量的耗竭,增加脑组织的氧和血液供应量是防治脑缺血损伤的关键。针刺可调节血管舒张功能,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使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得到改善,并可促进微血管的新生和病灶侧枝循环的建立,改善缺血性半暗带的血供,减轻脑组织的损伤并可延长溶栓治疗的时间窗。穆艳云等[4]电针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百会、大椎穴发现针刺可以提高纹状体组织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及Mg2+-ATP酶的能量代谢能力,提高脑内纹状体神经元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发挥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5、。陈文等[5]针刺足三里、悬钟穴,发现针刺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大脑半球侧支循环代偿功能。王玲[6]针刺双侧风池、天柱、大椎、颈部夹脊穴,可使血管扩张,纠正血管痉挛;改善脑血管弹性,降低血管紧张度,改善脑血液循环。这些都说明针刺能调节能量代谢,改善脑微循环的血管机能,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使受损的神经元细胞功能恢复。3、拮抗氧自由基损伤氧自由基及其介导的脂质过氧化连锁反应是引起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其反应可以损伤神经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破坏细胞壁,使神经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张泽胜等[7]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中风偏

6、瘫患者针刺后血中过氧化脂质(LPO)显著下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则明显升高,提示该疗法有提高中风病人体内清除自由基能力,抑制自由基反应的作用。崔培秀[8]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发现:该法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脑组织和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对自由基的产生可能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使脑组织和血清LPO减少,保护脑组织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适时地改善脑灌注,减轻脑组织损伤。4、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脑损伤时,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ETTA

7、)促使突触前膜的谷氨酸进入突触间隙,引起突触间隙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异常升高,并通过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引起钙超载,激活下游信号传导通路,导致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邹军等[9]通过电针对脑血管病保护作用的研究中发现针刺能明显降低脑缺血后异常升高的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张天生等[10]通过比较再灌注前不同时程电针“百会”、“水沟”后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发现电针可明显降低Glu含量。陈虎等[11]分别利用TTC染色法、放射受体法观察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缺血后脑缺血梗死体积的变化情况和海马NMDA受体水平,发现电针在减轻

8、脑缺血损伤、降低梗死体积的同时下调NMDA受体,从而有效降低兴奋毒性,达到神经元保护的治疗目的。5、调节脑血管疾病的相关蛋白表达蛋白质组学可以比较两个或更多的样品之间蛋白质整体表达水平,是揭示疾病分子机制,发现疾病标志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