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797730
大小:5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5
《浅谈晏殊词中意象的使用(终极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贵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论晏殊词中意象的使用学生姓名郭正佳指导教师吕婷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09本目录一、意象研究综述………………………………………………………………………1二、晏殊词中的意象分类及意象群……………………………………………………2(一)意象分类……………………………………………………………………21、建筑物类………………………………………………………………………22、植物类…………………………………………………………………………33、生活器物类……………………………………………………………………34、鸟类………………………………………
2、……………………………………45、虫类……………………………………………………………………………46、自然景观类……………………………………………………………………4(二)意象群………………………………………………………………………51、雨、荷…………………………………………………………………………52、雨、梧桐………………………………………………………………………53、高楼、西风……………………………………………………………………6三、晏殊词中意象的特点和作用………………………………………………………71、多为自然物………………………………………………
3、……………………72、多为具有富贵气之物…………………………………………………………83、多为雅物………………………………………………………………………84、延用已往的意象意义…………………………………………………………8参考文献资料……………………………………………………………………………9摘要:晏殊是宋初著名的大词人,其词中使用的意象较为广泛。本文将晏殊词中所涉及到的意象分为建筑物、植物、生活器物、鸟、虫和自然景观等六类,并列举出作者常用的雨、荷;雨、梧桐;高楼、西风等几组意象群,然后归纳出其具有的多为自然物、多为有富贵气之物、多为雅物、延用已往的意
4、象意义等特点。关键词:晏殊词意象分类特点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意象作为作者在文学作品中表情达意的一种表现手法,运用甚为广泛。尤其在唐宋诗词中,对意象的使用更是到了极致。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词在宋代进入鼎盛时期,达到了最高峰。晏殊作为宋词的奠基人,掘荒者,其词作中对意象的使用蔚为多见,其中亦不乏精妙之作。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西抚州临川人。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七岁能属文,乡里号称“神童”。真宗景德初张知白荐之于朝,赐进士出身,使尽读秘阁书。后事仁宗,尤加信爱,受特遇之知,历居显宦要职,拜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参知政事。卒于仁宗
5、至和二年,享寿六十五岁。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在本文中,笔者将试图通过对晏殊词作品的举例赏析来将其词作中所使用的意象进行分类,并找出其特点。一、意象研究综述意指作者的主体情思,象指外在的物象。最早将“意象”作为一个统一概念使用的是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意象说的形成背景,可上溯到庄子《易传》和魏晋玄学家的有关论述。《易·系辞》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认为感情性形象比之于抽象的逻辑语言更能充分抒发和表达主体的情思,因而“立象”是“尽意”的理想手段。《庄子·
6、外物篇》“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中提出了“得意忘言说”,认为言的目的是意,接受者不能执着于言,一旦得意,而言可以尽皆忘记不管。魏晋玄学家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中认为:“意”是目的,“象”和“言”是手段,“象”和“言”的目的是达“意”,“达意者”只有通过“象”和“言”这两个中介,才可能把自己的主体情思表达清楚,而“
7、受意者”也应以“象”和“言”为中介而不能执着于“象”和“言”并超越之,才可能真正体悟和把握“意”之所在。此外,唐王昌龄在其《诗格》中将诗分为三格:“一曰生思,二曰感思,三曰取思。生思一。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感思二。寻味前言,呤讽古制,感而生思。取思三。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其意为意象的形成,有待于审美感兴中心与境的交融合一,而焦思苦虑的“精思”之所以“未契意象”,就在于缺少想象和灵感这种“神思”的作用。一旦“神思”勃发,“心偶照境”,意象在刹那间即形成。可见,“意”与“象”的相契,必待审美感兴中
8、“心”与“境”的融合。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缜密》:“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