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606657
大小:14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4
《昆山小学语文教师解题能力竞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7年小学语文教师解题基本功竞赛一、基础知识部分:12%()1、选择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狼藉(jié)叱骂(chì)花骨朵(ɡū)悚然(sŏng)B、肖像(xiànɡ)唾手(chuí)彷徨(páng)蹂躏(lìn)C、厮守(sī)俨然(yăn)反弹(tán)穿着(zhuó)D、踌躇(chú)讪笑(xiān)窒息(zhì)颓唐(tuí)()2、下列词语完全正确的选项是:A、颠沛流离谈笑风生愚不可及B、眼花缭乱必恭必敬万象更新C、兴高采烈望梅生津张灯节彩D、感人肺腑无动于衷穿流不息()3、下列诗句含义和后面括号中表示的季
2、节不一致的一项是:A、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春)秋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秋)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4、宋词元曲中分别有“词牌”和“曲牌”,下列属“曲牌”的是:A、浪淘沙B、贺新郎C、天净沙D、减字木兰花()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B、班会课上,大家讨论并通过了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议案。C、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3、()6、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支路标……②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③人生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不是么?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A、比喻;排比;反问;拟人B、比拟;排比反复;排比反问;比拟C、比喻;排比;排比;比拟D、拟物;排比;反问;拟人()7、下面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不准确的是:A、
4、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象,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思索探求。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境界。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8、下列作者、作品及其年代配对有错的一项是:A、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代;李乔—风—唐代B、杨万里—小池—宋代;白居易—忆江南—唐代C、叶绍翁—游园不值—宋代;唐寅—画鸡—明代D、郑燮—竹石—清代;王昌龄—芙蓉楼送
5、辛渐—唐代()9、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B、孙悟空——大闹天宫C、诸葛亮——三顾茅庐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10、下列古文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北山愚公者……面山而居。(面:向着)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8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新鲜的)少D、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11、“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首诗是写《红楼梦》中人物。A、薛宝钗B、林黛玉C、王熙凤D、贾探春()12、下列句子中“之”
6、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二、阅读短文部分:38%(一)夹竹桃(节选)(15分)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但是夹竹桃的(好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
7、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投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袭)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浮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来夹竹桃。1、本文作者是,他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你还读过他的等。(
8、3分)2、请将文中()内不合适的字词划去。(4分)3、关于散文,作者不同意所谓的散于形的说法,认为:“综观古今中外各名家的散文或随笔,既不见‘散’,也不见‘随’。它们多半是结构谨严之作,决不是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的轻率产品。”他所说的“不散”与“严谨”,是如何表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