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

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

ID:15487900

大小:121.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08-03

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_第1页
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_第2页
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_第3页
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_第4页
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年)大小兴安岭林区是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保护着东北黑土地不受风沙的侵蚀,在国家生态建设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由于多年的高强度采伐,大小兴安岭森林资源破坏严重,采伐抚育失调。为切实加强林区生态保护,转变林区发展方式,从以生产木材为主向以保护生态为主转变,着力改善民生,走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林区可持续发展之路,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制定本规划。     规划范围:大小兴安岭林区的50个

2、县(市、旗、区),其中,黑龙江省39个县(市、区),内蒙古自治区11个旗(市、区)。规划区国土总面积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18万人,林业职工55万人。(详见附图、附表)规划期为2010-2020年。     一、生态屏障地位和面临问题     大小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纬度最高、国有林最集中、生态地位最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长远木材供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0年来,林区累计生产木材10.541亿立方米,上缴利税290亿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3、。长期的高强度开发,导致林区生态功能退化、可采林木资源锐减、林区民生困难、经济社会发展滞缓等矛盾和问题凸显,迫切需要从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高度来推动解决。  (一)生态屏障地位极其重要     ——是我国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大小兴安岭抵御着西伯利亚寒流和蒙古高原旱风的侵袭,使来自东南方的太平洋暖湿气流在此涡旋,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重要功能,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营造了适宜的农牧业生产环境,庇护了全国1/10以上的耕地和最大的草原。大小兴安岭林区是嫩江、黑龙江水系及其主要支流的重要源头和水源涵养区,为中下

4、游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大大降低了旱涝灾害发生几率。大小兴安岭具有森林、草原、湿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适生着各类野生植物近千种、野生动物300多种,是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地区,在国家生态保护总体战略中具有特殊地位。    41——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区。大小兴安岭林区森林覆盖率高,有林地所占比例大,活立木蓄积量大,是我国重要的碳汇区,在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气候变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保护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增加碳汇,对于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践行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义务,赢得更大发展空间,树立负责

5、任大国形象显得尤为重要。    ——是我国储备木材资源的战略基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需求量不断增加,立足现有林地面积解决木材后备资源问题已成为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我国各大林区中,大小兴安岭林区面积最大、地形地势相对平坦、人口相对较少、木材材质好,最适宜建设成为国家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对维护国家长远木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二)面临问题十分突出    ——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开发初期相比,大小兴安岭林区林缘向北退缩了100多公里,湿地面积减少了一半以上,多年冻土退缩,土壤侵蚀加剧,地表径流时间缩短

6、,水土流失严重,局部地区沙化加剧,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和病虫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可采资源难以为继,森林质量大幅下降。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可采成过熟林资源由开发初期的4.6亿立方米下降到2008年的0.21亿立方米,已经到了无木可采的地步。森林龄组结构严重失衡,黑龙江国有林区幼中龄林占85%,单位面积蓄积量下降50%41以上。但为维持林区财政收入和职工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部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中龄林也被列入采伐指标,涸泽而渔式的采伐再不停止,大小兴安岭林区将会名存实亡。   ——产业结构极其单一,经济

7、发展严重滞后。长期以来,林区经济是典型的“木头财政”,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缓慢,且多数起点低、规模小。当前黑龙江大小兴安岭林区主营收入的60%仍然来自木材销售,对木材的依存度依然很高。随着可采资源的逐步枯竭,传统林业经济逐渐萎缩,林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林区职工生活困苦,民生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可采资源锐减,林区经济发展滞缓,就业形势严峻,职工生活困难。林业职工年平均收入不足所在省(区)城镇职工平均收入的50%。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林区自办社会,居民居住条件极其简陋,棚户区面积近1800万平方米。相当一部分职工仍然居住在

8、开发初期建设的“板夹泥”危旧房中。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生活极为不便。林区开发初期执行“边生产、边建设”、“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基础设施靠林区自己办社会建设,投入较少。更因林区发展相对独立封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长期依靠森工企业,致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滞后,林区路网密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