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课程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美术四年级第七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美术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学习材料:人美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美术第7册课时数:29-31课时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设计教师:课程目标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形式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
2、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法,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课程内容:1、本册教材以促成学生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为教与学的主线,以人文结构散点式为基本特征的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充分考虑了综合性因素。重视审美感受与视觉经验,强调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学内容偏重趣味性和活动性。2、本册教材的课题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全册教材共有20个课题,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以及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第1、10课为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内容;第2、3、5、6、11、12、15、16课为造型
3、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第4、7、13、14、17、19、20课为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第8、9、18课为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内容。53、本册教材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教学内容占较大比重。欣赏评述为随堂教学,分布在课题之中。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面向全体师生,注重素质教育;采用活动途径,倡导参与和体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二)学习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三)、课时安排课题教学内容课时学习领域第1课1、四季的色彩1欣赏评述第2课2、生活中的暖色2造型表现第3课3、生活中的冷色2造型表现第4课4、快乐的人2设计应用
4、第5课5、自行车局部写生2造型表现第6课6、猜猜我是谁2造型表现第7课7、有趣的属相2设计应用第8课8、棋牌乐—棋篇1综合探索第9课9、棋牌乐—牌篇2综合探索第10课10、生活与艺术中的花1欣赏评述第11课11、画水果2造型表现第12课12、娇艳的花1造型表现第13课13、多姿多彩的靠垫1设计应用第14课14、生活日用品的联想2设计应用第15课15、我们的现在和将来2造型表现第16课16、亲亲密密一家子1造型表现第17课17、泥玩具1造型表现第18课18、漂浮1综合探索5第19课19、电脑美术——神奇的画笔1设计应用第20课20、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1设计应用(四)、课外拓展性
5、练习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搞好学校校的艺术特色,加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配合学校、区开展的活动,定期更换学校橱窗作品,定期指导学生画艺术走廊等。课程评价(一)评价指标·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是否认识原色、间色、冷暖色,并能调配出间色。·能否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想所感。·能否用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写生,表现出物体和人物的特征。·能否动脑筋,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二)评价方式及处理结果利用问卷形式、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形式、评语与等级相结合形式、互评和座谈的形式,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的灵活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的
6、创新,肯定成绩,适当给予好的建议。5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第7册第17课《泥玩具》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美术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学习材料:人美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美术第七册第17课课时数:1课时授课对象:小学四年级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体会中国民间泥塑玩具的天真质朴之美,了解泥玩具的塑造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尝试制作不同造型的泥塑玩具。2、学会手捏成型技法,制作造型可爱的泥玩具。3、通过捏绘泥塑玩具,了解祖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课程内容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
7、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第7册第17课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本课教材共两页,其中34页中的图片展示了祖国各地民间艺人制作的泥玩具,形象质朴,色彩绚丽明快。教师可充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造型、用色的规律,参考民间艺人的作品,大胆创作自己的泥玩具。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1、采用游戏或故事方式进行情景介入。2、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民间泥塑玩具造型、色彩的独特美感。建议创造轻松活跃的交流氛围进行探讨,从泥玩具的色彩、造型特点进行分析。3、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泥塑的技法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之中,培养学生用眼、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