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分章节汇编历史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题分解

2007——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分章节汇编历史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题分解

ID:15406835

大小:48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3

2007——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分章节汇编历史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题分解_第1页
2007——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分章节汇编历史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题分解_第2页
2007——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分章节汇编历史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题分解_第3页
2007——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分章节汇编历史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题分解_第4页
2007——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分章节汇编历史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题分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7——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分章节汇编历史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题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名题分解一、选择题2012年题组1.(2012·福建文综历史·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考点】古代中国商业——城市的变迁【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是在宋代,B材料中没有涉及,

2、D项与史实不符。【答案】C2.(2012·安徽文综历史·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城市的变迁【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材料解读能力。“通宵不绝”的夜市说明市经营的时间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故A正确。北宋的市分散在城中,但与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分开的;文娱场所的经营者在材料无法体现(实

3、际上多为私人经营);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故B、C、D项错误。【答案】A3.(2012·全国新课标历史·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明

4、后期松江人绝大部分弃农而从事工商业活动的经济现象,,以致商人群体增加,农民比例减少;A、C、D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答案】B4.(2012·天津文综历史·1)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A.泉州B.广州C.扬州D.庆元【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古代对外贸易【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和迁移理解能力。注意题干关键信息“马可·波罗”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元朝的对外贸易(因为马可·波罗在元朝时长期居住中国),而福建泉州港在古代被称为刺桐城

5、或温陵,是我国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答案】A5.(2012·江苏历史·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市”的变迁(宋代商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运用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宋开封城内商业的繁荣景象,从画面可以看出当时的汴京突破坊、市限制。A项

6、坊市的隔离仍然存在,B、C项反映的是草市和夜市,与突破场景不符合。【答案】D6.(2012·海南卷历史·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A.理学思想的影响B.专制制度的松弛C.市民阶层的兴起D.社会风尚的变化【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朝商业发展的影响)【解析】注意题干中限制词:直接反映。题干反映了明初生员穿玉色衣服、加饰表黑色边条到明后期的崇尚“妇人红紫之服”的现象,D项正确;

7、A项题干无从反映,B项题干无从反映,说法也与史实不符;C项是题干历史现象所能反映的,这正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带来的社会风尚的变化,但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D7.(2012·上海历史·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秦朝的商业)【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识记与迁移。公元前217年秦朝已经统一中原地区,并以秦

8、半两钱作为通用全国的法定货币,因而蚁鼻钱已经不能再中原流通。【答案】C8.(2012·上海历史·15)下图是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图卷》,图中传自西方的事物是()A.老者的眼镜B.门前的店幌C.兴盛的商铺D.商人的衣着【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朝的商业)【解析】B、C项在中国古代商业繁荣的城市已经出现,D项商人的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