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报告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报告

ID:15184466

大小:2.53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8-01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报告_第1页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报告_第2页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报告_第3页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报告_第4页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XXXXXXXXXX5#楼沉降观测技术报告(施工阶段)二○一二年五月2424目录1.项目概况11.1.工程概况:11.2.项目完成情况12.作业过程及技术方法12.1.技术依据12.2.仪器设备及检校情况22.3.作业技术标准22.4.基准点的埋设22.5.控制网测量22.6.沉降观测点布设22.7.沉降观测作业方法32.8.数据处理33.成果精度统计及质量检验结果43.1.精度分析43.2.质量检验44.变形异常及特殊情况55.沉降分析55.1.建筑物沉降稳定阶段的认定55.2.总体沉降变化65.3.等沉降曲线图65.4.沉降量、时间、沉降速率曲线图65.5.沉降展开图65

2、.6.载荷、时间、沉降量曲线图66.结论与建议67.附图附表624XXXXXXXXXXXX5#楼沉降观测技术报告1.项目概况1.1.工程概况:本公司从2011年9月开始承担了XXXXXXXXXXXX5#楼的沉降观测任务。按二级沉降观测等级,分3个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使用阶段)进行观测。本次报告是针对施工阶段所做的报告。沉降观测的目的是监测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以及使用阶段沉降变化情况,并为施工、监理、设计、管理等部门提供有关资料及有效数据,同时又可为有关部门提供本工程结论性意见。XXXXXXXXXXXX(一期)位于XXXXXXXXX以北,XXXXX以西。5#楼为18层,建筑

3、采用CFG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1.2.项目完成情况本工程5#楼沉降观测于2011年9月15日开始首次观测,至2012年5月25日主体封顶完成19次观测,历时253天。首次观测时从-1层开始。施工阶段每层观测1次,到目前为止共观测19次。作业人员固定5人,每期进行观测。仪器使用苏一光(DS05级)精密水准仪配合铟瓦水准尺。本项目设置基准点9个,均为埋石基准点。基准点经复测和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5#楼沉降观测点共14个(其中主体观测点7个,裙楼观测点7个)。观测过程中没有发现建筑物异常的沉降情况,沉降观测工作按计划进行。2.作业过程及技术方法2.1.技术依据⑴.《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4、(JGJ8-2007)。⑵.《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⑶.《XXXX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建(构)筑物工程沉降观测管理工作的通知》(XX建〔2006〕327号)。⑷.《XXXX市沉降观测管理规定实施细则》。24⑸.《XXXXXXXXXXXX沉降观测技术设计》。2.1.仪器设备及检校情况所用苏一光DS05级仪器观测均按要求定期鉴定,使用状况完好。每次使用前i角检验均小于15秒。所用铟瓦水准标尺经尺长检验合格。2.2.作业技术标准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二级沉降观测主要精度指标如下表。实测时,所有指标均满足要求。二级沉降观测(水准

5、测量)主要技术要求测站高差中误差(mm)最大视距(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0.550≤2.0≤3.0≥0.3二级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限差(mm)基辅分划读数之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之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0.50.7≤1.0≤0.7≤1.5注:n为测站数2.3.基准点的埋设基准点设置基准点9个,均为埋石基准点。由于场地狭窄,可选择的埋设位置有限,根据现场情况和地质条件,基准点埋设深度达到卵石层。基准点桩孔采用机械成孔,直径300~400mm,现浇混凝土。基准点标心采用不锈钢材料,上部为球形。基准点设立井盖

6、,井内设排水,避免积水,保持美观、便于保存、方便使用。经过15天的稳定期。2.4.控制网测量采用四等水准与城市高程点联测,引入城市高程系统。为便于利用,本工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2.5.沉降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点标志,根据实际,采用墙(柱)标志。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依据施工图设计,由施工单位埋设。每栋楼沉降观测点均安装在-2层,20cm24高度左右位置。2.1.沉降观测作业方法⑴.作业组织本项目由专人负责,人员、仪器相对固定。⑵.测量程序及方法每栋楼均从基准点出发,到每栋楼的1A号观测点之间采用双转点双测站往返测。每栋楼观测点之间组成闭合水准测量路线。联系点作为临时控制点每次均

7、重新设置和测量,数量根据线路布置确定,测量时尽量双站上点,单站上点时,加标尺零点差。观测点主要布置在观测线路上,局部点位采用间视法观测。(3).精度控制精度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级要求执行,相关操作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执行。实际作业时,主要限差控制到≤1/2限差范围,困难条件下保证满足2/3限差。2.2.数据处理⑴.观测结果的验算每期观测后,在进行平差计算之前,对观测结果进行必要的验算,主要是验证测站高差中数中误差是否符合规定的限差(≤±0.5mm)要求。测站高差中数中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