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06429
大小:6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中西文化比较——笔记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9-11一、比较文学先发生1.在中国历史上不到40年,80年代建立,发源于法国,美国发扬光大,大约有1200年。2.中国古代到近代中国“由春温入于秋肃”;鲁迅提出:没有比较,美欧参照,就没有动力;“比较既周,爰生自觉”鲁迅1907年发表于日本留学时3.1991年费孝通出席日本的人类学大会,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最终目的“实现文化自觉”4.把比较文学做到极致的是:钱钟书——1942年字儿《谈艺录》、1979年《管锥编》,提出“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以全球划分,文言文写的二、雅克.德里达(法
2、)2004年11月来中国讲学,《谈文字学》提出:从语言文字来讲,发现了中西文化的深层差异。文字①中国:字本位-文字中心主义②西方:音本位-语音中心主义三、音本位与字本位理解1.字本位理解:(1)仓颉造字:看到鸟兽爪印、蹄印、日月星辰、云朵(2)汉字在创始之初不是用来记录口语,而是模仿形象。2.音本位理解(1)j基督教新约:Inthebeginningwastheword-泰出有言,一切以语言开始3.冯象学习古英语,根据《论语》提出“泰出有为”,4.20世纪西方哲学有语言学转向:认为语言是世界的本源。中国信奉:泰出有为2011-9-251.巫史传统——比
3、上古还老(1)三晋大地:韩、赵、魏<1>华罗庚提出:”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玄”-赵九章、钱三强三家分晋(2)北方三晋之学(从春秋战国划分):<1>法家韩非子-急功近利<2>南方:吴楚之学:老、庄、<3>东方:齐鲁之学:孔墨<4>先秦文学:最有原创性的时代<5>夏商周:上古时期一、孔子之前,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悠久的巫史传统,不仅贯穿了中国的上古史、远古史,而且至今仍以某种形态存在于我们的文化心理之中。二、几个重要形态1.巫君合一(巫史传统的最初形态、第一形态)A、大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巫师,禹步多巫(与最早的舞同音)-祖先崇拜神B、商汤:汤祷事件
4、:“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牺牲指的是作为祭品的猪牛羊。C、周文王:占卜-文王拘而演周易;周公-姬,周武王的弟弟,握发吐哺2.巫君合一的含义:(1)在上古远古时期,尧、舜、禹、汤、周文王、周公等等,既是政治首领(君王),又是精神首领(巫),这是巫君合一的第一层含义。(2)巫君合一就是政教合一,这是巫君合一的第二层含义。3.第二形态:巫君分离、巫史合一(《天官书》史官也被称为天官:职责:巫与史都观天象,精通天文历法)。三、西周初年,巫术仪式彻底分化,其中一支流入民间,与道教合流,成为各种民间宗教和迷信的来源,另外一支经由周公制礼作乐的理性化改造,成
5、为历代君主的体制,同时也积淀为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2011-10-16儒道互补一、古今中外学者对孔子的评价1.孔子自我评价(叶城周礼仁政):“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自得其乐叶公好龙-国家语委2.子贡、端木赐(提供财源):“天纵之圣”1、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卡内蒂:“拒绝大师”3、顾立雅(美):“面向未来的思想家”二、所谓的儒道互补,指的是中国人灵魂中同时纠缠着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既渴望刚健有为,奋发向上,又希求清净无为,与世无争。进取时是儒,退鄙时是道。三、老子出关——西出幽谷关(1)西施浣纱-问礼(2
6、)章太炎(国学大师)-经史、子集、文字、训诂(3)周作人——“流氓鬼”与“绅士鬼”三、儒道之所以互补,是因为二者虽异出却同源,巫术仪式与巫式传统是儒道两家共同的源头,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源头。中西史学的比较一、历史两层含义1、过去发生和存在过的事件、人物、思想——事实层面2、人们对过去存在的事件、人物、思想的理解和评价——理解层面二、柯林武德和章学诚1、柯氏:(1)剪贴的史学(剪刀和糨糊-贬斥)——接受和服从以往的权威(2)科学的史学——建立自己的权威2、章氏:(1)撰述之史——建立自己的权威(2)记注之史——接受和服从以往的权威2011-10-23实用
7、理性一、解题1、实用理性是中国文化的日常存在形态,百姓日用而不知。2、实用理性是指将理性引导和贯穿于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情感和政治观念之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二、实用理性的特征1、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孔子A:不语怪力乱神,近鬼神而远之荀子:人定胜天B:祭神如神在C:未能事人,焉能事鬼D:未知生,焉知死1、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三、实用理性与实用主义的区别-我们享用它而不是使用它胡适的老师美国实用主义的约翰杜威1、与实用主义相比,实用理性历史意识特别发达。2、实用理性从来不以“是否有用”作为直接的评价标准。“正其谊不
8、计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不计任何成败得失。3、实用理性不计较一时的成败得失,而是以系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