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979609
大小:5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31
《唐诗元曲中屈原人物形象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唐诗元曲中屈原人物形象分析重庆市合川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李毅401520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唐前文学作品、唐代诗歌、元曲对于屈原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从中观察这三个不同时代对屈原书写的各自特点,以及相互间的继承和影响,折射出时代、身份和文体的差异对文学形象塑造的影响。屈原作为中国伟大的诗人,因其文学作品给予后代文人以启发和营养,唐代的李白、宋代的苏轼以及现代的郭沫若无不受其影响;同时,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屈原也频频出现在后代文学作品中,他成为了一个特定的符号,带上了特定的含义。本文主要选择三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的屈原形象进行分析比较:唐代以前,这是
2、屈原形象的奠定期,屈原的传记作者们通过自己的理解,塑造出了一个文学形象;唐代,这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期,楚辞的影响扩大,屈原形象在诗歌这一文体中不断被丰富;元代,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时期,汉族文人受到一定压制,但是却出现了元曲的兴盛,与唐诗一样成为了“一代之文学”。汉代作为封建制度、文化的奠定时期,唐代作为中古的结束、近代的开端,元代作为一个外来文化的冲击时期,各有特点;散文、诗歌、散曲、杂剧,作为这几个时期各具代表性的文体,是如何塑造同一人物形象的?有何不同?汉代作为一个经学时代,以汉族文化为中心,唐代以其开阔的气度吸收外来文化——唐人大有胡气,
3、元代作为一个蒙古族为中心的统治时期,他们在不同文体中给予了屈原哪些不同的意义?本文将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一、唐代以前文人对屈原的书写较早记载屈原生平事迹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其《屈原贾生列传》一篇塑造出了一个屈原形象: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嫺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第1版)屈原作为一个有为者,能够为楚怀王所识、所用,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也有实现的可能,但是从后面的叙述来看,屈原的遭遇并没有这么乐观:9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
4、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第1版)因同僚的嫉恨,屈原被怀王所疏远,最终没有逃过流放的命运,当理想丧失殆尽的时候,他选择了死亡,死亡是他对自己命运的抗争。联系到自己的遭遇,司马迁开始完成把屈原塑造成“逐臣”和“忠臣”的工作: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第1版)而楚怀王被司马迁
5、塑造成为了一个“凶手”: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柰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於秦而归葬。(《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第1版)但是,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作为一个“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於郑袖,外欺於张仪”的昏庸之君,为什么其前期会选择屈原为左徒,而且还委以重任呢?是否是其选择的偶然?如果不是,为什么后期因为一个很“荒唐”的理由就疏远了屈原呢?我想这是司马迁出于屈原“忠臣”人物形象塑造的
6、需要,前期的得志与后期的失意,更能引起情感的巨大反差,也更能激起读者的反思,有着情感上的共鸣。楚怀王是屈原形象的衬托者,而谗言也是一个君臣分离的常见模式,于是在没有任何过渡的情况下,楚怀王由前期的重用转为疏远,为塑造屈原这一形象服务。同时,司马迁也言及屈原楚辞的创作成就,其引刘安的《离骚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第
7、1版)9司马迁已经在屈原的传记中奠定了其形象的两个倾向:一个是逐臣、忠臣形象,一个是文学作者形象。汉代的贾谊因自己的才能被贬长沙,留下了许多抒发苦闷之情的文学作品。在他过湘水的时候,想起了屈原,写下了《吊屈原赋》。尽管“吊”的是屈原,实际上贾谊此时的处境与屈原是相同的:对朝廷忠心耿耿,现实处境皆不如意。后来的司马迁正是发现了这两者的相似之处,于是列出了《屈原贾生列传》。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文
8、选》,萧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第1版)司马迁将两人都塑造成为了一个忠心耿耿,最终被流放的人物形象。唐代以前,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