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亦真亦幻虚实相生》教案

公开课《亦真亦幻虚实相生》教案

ID:14735000

大小:6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公开课《亦真亦幻虚实相生》教案_第1页
公开课《亦真亦幻虚实相生》教案_第2页
公开课《亦真亦幻虚实相生》教案_第3页
公开课《亦真亦幻虚实相生》教案_第4页
公开课《亦真亦幻虚实相生》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开课《亦真亦幻虚实相生》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公开课《亦真亦幻虚实相生》教案授课时间:2012.11.1班级:高三(6)班授课人:颜娟娟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掌握表达技巧型试题的答题方法。2、掌握诗歌中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诗歌中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掌握表达技巧型试题的答题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由齐白石的中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分析艺术作品中的“实”与“虚”。(投影图片)画面上一径山泉从上至下汩汩流淌,几尾小蝌蚪在欢快地游动,可是齐老却给它取名为《蛙声十里出山泉》,为什么?因为从眼前的蝌蚪他想象到不久的将来它们

2、将成长蜕变,游出这十里山泉,留下蛙声一片,蝌蚪为实,蛙声为虚,虚实结合,巧妙地丰富了画面的意境和内涵。二、历年高考题回顾(投影)2004全国卷《陇西行》陈陶诗歌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2005全国卷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2006天津卷《凉州词》(其一)张籍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2008江西卷《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2010广东卷《望江东》黄庭坚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2011湖北

3、卷《登城》《望湖楼晚景》比较鉴赏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2011江苏卷《春日忆李白》杜甫“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从历年高考考题的回顾可看出两点:一是虚实结合这种表现手法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二是考察表现手法越来越趋向于综合考察,往往在一句诗中不只运用一种表现手法,所以提问中往往不直接点出手法让你分析,而是要求学生具备辨别分析的能力。三、回顾诗歌表达技巧(课件与学案同时展示给学生)记叙、议论、说明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借景抒情(

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方式间接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正侧结合、白描工笔、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等。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衬托、用典、设问、反问、反复、互文等表现手法:对比、照应、衬托(烘托)、渲染、象征、抑扬、联想、想象等篇章结构、构思立意: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过渡照应、悬念、铺垫、卒章显志5、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先扬后抑、以景结情等注:诗歌的表达技巧大致按以上四个方面来划分,这四个方面划分并不严格,例如修辞方法中的衬托也是一种表现手法。此外,必须说明的是所有的描写方法亦

5、可理解为表现手法,只要问题涉及到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就主要从表中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来考虑。四、回顾答题技巧P54五、重点学习虚实相生的表达方式(一)概念: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即一个是眼中所见,一个是脑中所想。(二)辨虚实(投影)1、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2

6、、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回忆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设想的未来之境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想象5.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想象小结: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2、想象和回忆。3、设想的未来之境。如

7、何判断一首诗是否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答题技巧: 1,解读诗题。诗题往往是一首诗的总纲,指明这首诗的方向。对诗题有所了解,往往就能掌握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与情感基调。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显而易见与虚拟的梦境有关。《赤壁怀古》中的“怀古”有“追念古代”之义,所以与回忆有关。从诗题中就可以判断这些诗可能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2,寻找纽带。实与虚的纽带常常就在诗中,比如2中的“遥想”,3中的“此去经年”,4中的“忽如”。有这样的纽带存在,通常即连结了实与虚,也就是说运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那么,杜甫的《月夜》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8、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连结实与虚的纽带是?“遥怜”。通过想像远在鄜州的儿女、妻子来表达思乡之情。(三)明作用:回顾表达技巧的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写的是什么)(3)分析作用及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