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728578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30
《民营企业管理者道德素质浅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民营企业管理者道德素质浅析摘要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历史较短,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追求最大利润作为追逐的目标,管理者较少考虑它的社会形象和长期发展问题。党的十六大把社会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对民营企业管理者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首先对民营企业管理者目前的道德素质状况及成因进行了分析,而后对提高民营企业管理者道德素质的途径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和谐社会;民营企业;道德素质改革开放近30年,民营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民营企业达8000多万户,从业人员2亿人左右,对GDP增
2、长的贡献率占60%以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民营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又离不开数以万计的民营企业管理者,当今社会,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发展和进步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民营企业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影响,这就对民营企业管理者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目前民营企业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及成因分析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尽管目前民营企业管理者的道德素质随着管理者受教育的增加和在公众舆论和监督下有所提高,但这还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差较远,现实中很多民营企业管理者经济利益至上,忽视社会利益;行商业贿赂;企业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社会环境等得不到
3、保障,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这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1、民营企业由于生存和竞争的需要,管理者把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唯利是图。民营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其方法有两种:一是在企业自身支出一定的情况下,想办法增加收入。我们知道,任何商品在达到饱和之后要想增加收入、扩大市场份额,边际成本是递增的,就会出现了以次充好,低价销售商品的欺诈行为。二是在销售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减少内部支出。内部支出包括原材料采购费、职工工资和福利、水电费等,他们采购劣等材料,克扣工人工资,减少用水用电,企业工作环境欠佳,员工健康得不到保障。2、当前不
4、良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有许多的民营企业者靠以前那种非正当的手段一夜暴富,这些违反社会道德的人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这对当前的民营企业管理者有很大影响,心存侥幸。33、管理者道德诚信缺失,信用体系脆弱。表现在:他们对消费者缺乏诚信,制假售假;企业与企业缺乏诚信,合同欺诈、逃债奈赃时有发生。企业与政府缺乏诚信,政策在企业得不到切实的实施,企业阴奉阳为;政府对民营企业管理松懈,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4、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目前民营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观往往过于狭隘,只强调对企业所属地域和特定人群的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社会捐赠行为多从自我需要的层面考虑,对社会责任的实现仍带有强烈的功利意识
5、,没有把实现社会责任当成内在的权利和义务,甚至还带有很强的政治功利性。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民营企业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对策我国的和谐社会是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社会。要达到此要求,提高民营企业管理者的道德素质迫在眉睫。其对策有:1、首先加强民营企业管理者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改变管理者的经营理念。管理者应努力把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致富与全体人民共同致富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从仅关注企业财富积累到关注民生、关爱员工、关注社会进步,实
6、现个人和社会双赢发展,从而实现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民营企业管理者必须学习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要求企业管理者要依法经营,诚信经营,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经营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特别是劳动法、合同法、生产安全法、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要在守法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积极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充分激发员工创造活力,这是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3、政府要积极服务和引导民营企业管理者,严格法制与监管。市场经济社会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法制,尤其是对那毫无社会责任感,只认钱,有意为之,坑国害
7、民的民营企业及管理者,必须依法治理,严格监管。4、通过开展社会道德评价活动营造有利于高尚道德素质形成的社会舆论环境。道德评价是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重手段。道德评价的任务就是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和品质作出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舆论工具,肯定和赞扬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民营企业管理者;否定和谴责一些道德素质较低的管理者,使之形成一种社会舆论。用舆论这种力量来约束、引导民营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唤起他们的职业道德良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