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711953
大小:755.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30
《大白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白菜黑斑病大白菜黑斑病发病症状 大白菜黑斑病又称黑霉病,各地均有发生。 主要危害叶片。老叶先发病。病斑灰褐色至黑褐色,呈圆形,有明显较稀的同心纹,边缘有黄色晕环。潮湿时病斑有一层黑霉。病斑直径2-6毫米,发病重时引起叶片变黄干枯。茎和柄病斑呈纵条形,也生有黑色霉状物。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raphani)。病原菌主要在病残体上、土壤中、采种株上及种子表面越冬,成为初侵染源。病原菌借气流传播。当温度在10-35℃的条件下均能引起发病,发病适宜温度为17℃。病原菌在冷水中存活1个月,在土中可存活3个月。白菜生长中后期易发病和流行。病害治疗方法 ⑴种子处理。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4%。 ⑵农业措施。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翻晒土地,减少田间菌源;使用充分腐熟的堆肥。 ⑶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3-4次。 2.大白菜假黑斑病大白菜假黑斑病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生长衰弱的叶片和种荚易发病。病斑近圆形,浅灰褐色。湿度大时生有灰黑色霉层。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引起叶片干枯。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细链格孢(A.tenuis)。病原菌在留种母株、种子表面、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或越夏,成为初侵染源。病原菌借气流传播蔓延,形成初侵染源和再侵染。湿度为17℃左右时大白菜最易发病。病害治疗方法 ⑴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4%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 ⑵农业措施。实行轮作;收获后清洁田园;施用腐熟的堆肥。 ⑶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其复配剂1000倍液。 3.大白菜炭疽病大白菜炭疽病发病症状 该病分布很广,以长江流域各省危害较重。 主要危害叶片、花梗及种荚。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苍白色或褪绿色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为圆形灰褐色病斑,病斑中央略下陷,呈薄纸状,边缘隆起,直径1-3毫米;发病后期病斑灰白色,半透明,易穿孔。在叶背主要危害叶脉,形成凹陷的条状褐斑。叶梗发病形成长圆或纺锤形至梭形凹陷褐色至灰褐色斑,湿度大时病斑有赫红色黏状物。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希金斯刺盘刨(Colletotrichum higgianum)。病原菌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种子上越冬,第二年春天借风或雨水飞溅传播初侵染。潜育期3-5天,发病后病部能产生病原菌进行再侵染。该病为高温、高湿型病害,早播、种植、地势低洼、通风透光差的田块,大白菜发病重。病害治疗方法 ⑴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在播前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 ⑵农业措施。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种植抗病品种;注意清洁田园;发病较重的地区应适期晚播,避开高温多雨季节,控制莲座期的水肥;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栽种;增施磷、钾肥,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地,加速病残体的腐烂。 ⑶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4.大白菜菌核病大白菜菌核病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根茎基部,其次危害叶柄和果荚。病斑初为黄褐色,后为淡白色,最后全部腐烂,无恶臭味。病株内外可见到白色菌丝和黑色鼠粪状菌核。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o sclerotiorum)。病原菌在土壤、菜种株上和种子中越冬或越夏。多雨潮湿季节菌核萌发,借气流传播。衰老叶片上先发病,病部产生菌丝通过病健株接触进行再侵染。菌丝生长发育和菌核形成适宜温度为0-30℃,最适宜温度为20℃,最适相对湿度85%以上。从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但以上生长后期发生较多。贮藏期也能发病。病害治疗方法 ⑴种子处理。播种前种子要进行温汤浸种,病并通过漂汰除去菌核。 ⑵农业措施。选用无病种子;与禾本科作物进行隔年轮作;收获后及时翻耕土地,施足腐熟基肥,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肥、钾肥。 ⑶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于悬浮剂(农百灵)1000-13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间隔7-10天喷1次药,共喷药3-4次。5.大白菜黄叶病大白菜黄叶病 发病症状 苗期即开始发病,表现为生长缓慢,近半叶片褪绿引起半株或整株叶片萎蔫,似缺水状,拔起病株可见须根少,主根维管束变褐。莲座期至包心初期开始黄化。进入包心中期,叶脉褪色变黄,叶脉四周多保持深绿色,叶缘失水皱缩且向内卷曲,导致植株呈萎缩状或枯死。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芥属黄萎镰孢霉(Usarium oxysporum sp.conglutinans)。病原菌在土壤中生存,干旱年份土壤温度过高,引起根系造成灼伤,根系逐渐木栓化,造成病原菌侵入,引起发病。病害治疗方法 ⑴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尽量避开高温干旱季节;蹲苗要适度,防止苗期土壤干旱,保证根系正常生长发育。 ⑵ 药剂防治:喷雾或浇灌25%使克乳油1500-2000倍液,20%二氯异腈脲酸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共防治1-2次。6.大白菜细菌性黑腐病大白菜细菌性黑腐病发病症状 叶片上的病斑多从叶缘向内扩展,形成“V”型字形黄褐色枯斑,病斑周边淡黄色;病原菌沿脉向里扩展时会形成大块黄褐色并班或网状黑脉。叶梗发病时菜帮干腐,引起叶片歪向一边,有的产生离层脱落。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野油菜黄单孢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型(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a)。病原菌在种子、病残体或采种株上越冬。种子带病幼苗出土时即发病,成株叶片发病能形成系统侵染。生长期间能通过病株、肥料、风雨或农具等传播蔓延。与十字花科连作,高温、高湿,叶面结露、叶缘吐水,利于病原菌侵入而发病。肥水管理不当,植株徒长或早衰,害虫猖獗,暴风雨频繁,发病重。病害治疗方法 ⑴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的0.4%的50%琥胶肥酸铜可收性粉剂拌种。 ⑵农业措施。种植抗病品种;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3年抢作;从无病田或无病株上采种;适时播种,不宜播种过早,合理浇水,适期蹲苗,注意减少伤口;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 ⑶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新植霉素100-200毫克/千克,氯霉素50-100毫克/千克,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7.大白菜细菌性褐斑病大白菜细菌性褐斑病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叶片产生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边缘颜色较深,中间颜色稍浅,病斑四周组织发黄,许多小病斑可融合为大斑块。叶脉发病变为褐色。湿度大时叶片呈水渍状腐烂,干燥后变白干枯。多从外叶开始发病,逐渐向内部扩展,病情扩展很快,几天内即可达到包心叶,生产上常成片腐烂或干枯。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Pesudomonas aeruginosa)。病原菌为土壤腐生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多从伤口侵入。连阴雨,田间湿度大,气温高,病害扩展迅速,能造成危害。植株适宜发病温度30-35℃。病害治疗方法 ⑴ 农业措施。选育抗病品种。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进行2年以上轮作。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900倍掖,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掖。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8.大白菜软腐病大白菜软腐病 发病症状 柔嫩多汁的组织发病呈浸润半透明状,后变褐色。渐变为黏滑软腐状。少汁组织发病后先呈水渍状,逐渐腐烂,最后患部水分蒸发,组织干缩。多从包心期开始。起初植株外围叶片在烈日下表现萎垂,但早晚仍能恢复,随着病情的发展不再恢复,露出叶球。发病严重的叶柄基部和根茎处心隋组织完全腐烂,充满黄色粘稠物,产生臭气,并引起全株腐烂。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病原菌主要在田间病株、窖藏种土中未腐烂的病残体及害虫体内越冬,通过雨水、灌溉水、带菌肥料、昆虫等传播,从伤口侵入。多发生在大白菜包心期以后,叶柄上的自然裂口以及虫伤最易引起发病。大白菜包心以后多雨,叶片基部初于浸水和缺氧的状态,伤口不易愈合,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蔓延。病害治疗方法 ⑴ 农业措施。避免在低洼、黏重的地块上种植;选择前茬大麦、小麦、水稻、豆科植物的田块种植,避免于茄科、瓜类及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平整土地,清沟整畦,采取高畦栽培;实行沟灌,严防大水漫灌;农事操作中避免植株形成伤口。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750倍液。每内隔10天防治1次,连续2-3次。9.大白菜细菌性黑斑病大白菜细菌性黑斑病图片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茎和种荚。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直径1毫米左右浸状小斑点,开始为暗绿色,逐渐变为褐色,使病斑中间呈油浸状,病斑能相互融合成大斑;叶脉变褐,叶片变黄脱落或扭曲变形。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丁香假单孢点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maculicola)。病原菌主要在种子上、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主要在莲座期至结球期侵染。雨后易发病。病害治疗方法 ⑴种子处理。播种前可用种子重量0.45的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拌种。 ⑵ 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物, 发现少量病株及时拔除。 ⑶药剂防治。出现病株及时喷药,常用药剂有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900倍液,大白菜对铜知剂敏感,要严格掌握用量,以避免产生药害;炎热中午不宜喷药。10.大白菜干烧心病大白菜干烧心病图片 发病症状 主要发生在心叶上。发病初期幼嫩的内部叶片前端出现褪绿的浅黄色,后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变成深褐色干纸状。严重时不能形成叶球,遇雨心叶腐烂发臭。轻病者可以包心,外观正常,收获时不易发现,但贮藏后纵切,可见心叶叶缘黄化,叶肉呈陈旧色干绒状干腐,没有臭味;横切则一层褐色、一层青白色,俗称“夹帮烂”。发病特点 该病为生理性病害。缺雨干旱年份干烧心严重,若在干旱年份实行蹲苗,浇水少的菜地发病更重。用污水灌溉或施硫酸铵过多的菜地发病也较重。病害治疗方法 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2-3年。菜地应增施有机肥;避免氮肥过多,增施磷、钾肥。防止苗期和莲座期干旱,及时浇水。11.菜螟 菜螟〔Oeobiaun-dalis=Phalaenaundalis=HellulaundalisFabricius〕又称菜心野螟、萝卜螟、甘蓝螟、白菜螟、吃心虫、钻心虫、剜心虫等,分类上归鳞翅目、螟蛾科。主要危害十字花科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和萝卜等根菜类蔬菜。 危害特点以初龄幼虫蛀食幼苗心叶,吐丝结网,轻则影响菜苗生长,重者可致幼苗枯死,造成缺苗断垅;高龄幼虫除啮食心叶外,还可蛀食茎髓和根部,并可传播细菌软腐病,引致菜株腐烂死亡。该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蔬区,尤以萝卜、白菜、甘蓝受害为重。形态成虫为褐色至黄褐色的近小型蛾子。体长约7毫米,翅展16~20毫米;前翅有3条波浪状灰白色横纹和1个黑色肾形斑,斑外围有灰白色晕圈。老熟幼虫体长约12毫米,黄白色至黄绿色,背上有5条灰褐色纵纹(背线、亚背线和气门上线),体节上还有毛瘤,中后胸背上毛瘤单行横排各12个,腹末节毛瘤双行横排,前排8个,后排2个。生活习性该虫年发生3代(华北)~9代(华南),多以幼虫吐丝缀土粒或枯叶做丝囊越冬,少数以蛹越冬。在广州地区,该虫整年皆可发生危害,无明显越冬现象,但常年以处暑(8月下旬)至秋分(9月下旬)期间发生数量最多,此时以花椰莱(花蕾形成前)受害较重;9~11月以萝卜特别是早播萝卜受害重;白菜类4~11月均受害较重。凡秋季天气高温干燥,有利于菜螟发生,如菜苗处于2~4叶期,则受害更重。成虫昼伏夜出,稍具趋光性,产卵于叶茎上散产,尤以心叶着卵量最多。初孵幼虫潜叶危害,3龄吐丝缀合心叶,藏身其中取食危害,4~5龄可由心叶、叶柄蛀入茎髓危害。幼虫有吐丝下垂及转叶危害习性。老熟幼虫多在菜根附近土面或土内作茧化蛹。 防治方法1、结合管理,人工捕杀。在间苗、定苗时,如发现菜心被丝缠住,即随手捕杀之。2、及时喷药应在幼虫孵出初期和蛀心前(或心叶有丝网时)喷施21%灭杀毙、或40%氰戊菊酯5000~6000倍液,或2.5%功夫、或20%杀灭菊酯40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或40%菊马乳油3000倍液,或50%辛硫磷、或50%巴丹可湿粉15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BT乳剂、或杀螟杆菌、或青虫菌粉剂(微生物农药)1000倍液。交替喷施2~3次,隔7~10天1次,喷匀喷足。12.油菜叶甲 油菜叶甲(EntomoscelissuturalisWeise)又名黑缝油菜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俗名绵虫、黑蛆。分布在河北、山西、陕西、江苏、甘肃等施危害油菜、白菜、芥菜、青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 为害特点成、幼虫为害油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叶片被吃光,咬掉生长点,造成缺苗断垄乃至毁种。形态特征成虫雄体长约6mm,雌虫8mm;头黑色,顶部具1月牙形黄色斑;复眼和触角黑色,棒状11节;前胸黄色,发达,中部具1“凸”字形黑斑,两侧各具1小黑点,鞘翅黄褐色,小盾片和鞘翅中缝黑色;头、胸、腹、腹面及3对足均黑色。头部深嵌入前胸,具粗刻点,触角向后伸达鞘翅肩部之后。前胸背板宽,后缘中部拱弧,表面刻点粗密。小盾片半圆形。鞘翅刻点烯雌虫腹部大,末端露在鞘翅外。卵长椭圆形,长1.8mm,黄色至橙色。末龄幼虫体长约10一13mm。背黑褐色,纺锤形,腹面浅黄色;头黑褐色,前胸、腹末节深褐色,余各节背面具3排大小不一的深褐色肉瘤,瘤上生刚毛。裸蛹浅黄色至橙黄色,蛹长6一7mm。生活习性甘肃、陕西、山西等省年生1代,以卵在油菜根部表土内、土缝中、土块或枯叶下越冬。翌春油菜返青时开始孵化,幼虫期4龄,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害油莱、芥菜、白菜等,幼虫喜在8—17时为害,夜间、早晚及阴雨天潜伏在土块下,幼虫喜光,有假死性,5月上旬后,老熟幼虫钻入土中2—6cm处筑土室化蛹,经10—15天羽化为成虫。5月下旬进入羽化盛期,成虫出土后继续为害,待油菜 黄熟后,成虫潜入土中10一22cm处越夏,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成虫又复出为害幼苗,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交尾产卵,雌虫把卵产在油菜根部土缝中,20—40粒聚成小堆,每雌产卵200粒左右,11月上旬雄虫多死于地面。防治方法。掌握时机喷药治虫①土内施药,每667m2用2.5%辛硫磷粉2kg拌细土30kg,于播种时撒入土表,然后耙入或翻入土中,可防治越夏成虫及越冬卵块。②油菜出土后至越冬前,发现成虫迁入田内为害时,喷洒2.5%辛硫磷粉1—1.5kg,歼灭成虫,防止产卵及越冬。②油菜返青前,定期、定点检查卵块密度和孵化率,每m2内有一堆卵块,孵化率高于80%,在油菜返青后抽苔前,幼虫初发阶段喷撤2%巴丹粉剂,每667m21.5—2kg。④油菜结荚期发现羽化成虫为害时,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1500倍液、20%氯•马乳油1500一2000倍液、0.6%苦参烟碱醇液l000一1500倍液。13.大白菜病毒病 大白菜病毒病是大白菜的一大病害,也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病害。 症状大白菜病毒病又称“孤丁博、“抽疯”等,白菜6叶期以前最易染博苗期染病,心叶出现明脉,并沿叶脉褪绿,出现花叶,叶片皱缩不平。有的叶脉有褪色斑或条斑。成株期染病,叶主脉扭曲,叶片皱缩不平,黄绿相间,植株明显矮化,叶脉上也有坏死斑,根系不发达,剖切病根呈黄褐色,严重时不能结球。病原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病毒病主要有芜菁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芫菁花叶病毒(Tumv)失毒温度55~60℃10分钟,经蚜虫传播。黄瓜花叶病毒(CMV)病毒颗粒球状,钝化温度60~70℃10分钟,经蚜虫等传播。烟草花叶病毒,磨擦接触传播。发病特点病毒病 在窖白菜、甘蓝、萝卜越冬菠菜上越冬。春季由蚜虫或接触传播到蔬菜上,再传到夏季十字花科蔬菜、到秋大白菜上。大白菜病毒病也称“旱孤订,可见干旱、高温是适宜病毒发生、流行的气候因素。因此,土温高、土壤湿度低、播种早的白菜染病早,发病重。多种十字花科蔬菜领作,因互相传染发病严重。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当露地没有白菜和其他寄主生长时,窖藏的白菜及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以及它们的种株上可以有病毒继续存在,成为第二年春暖花开季节菜田的初侵染来源。有温室及塑料大棚的地区,则成为病毒随越冬寄主循环传播的初侵染来源。四季常青的南方地区,病毒不存在越冬问题,一年四季循环侵染。病毒由一种蔬菜传播到另一种蔬菜,有翅蚜起决定作用。从有效防治角度出发,特别要注意有翅蚜发生量和迁飞时间的早晚。对收获前的白菜叶球取样解剖,会发现凡是病毒株多数在南、东南、西南三个方位有夹层坏死点。而在其他方位的夹层坏死点就少的多,这足以说明蚜虫与病毒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防治方法1、选用抗(耐)病品种一般说,高筒型白菜较抗(耐)博2、.隔蚜育苗大白菜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育苗方式。对青苗移栽选择做畦地块时,尽量避开十字花科作物栽种的地块,因为尽管植株上未发现蚜虫的存在。采取的措施或是重新整地作畦,或是喷杀蚜效果好的药剂于地面,防除蚜虫后再播种育苗。3.冷纱覆盖育苗育苗的畦块,播种后立即用40-45筛目的白色尼龙纱或塑料纱网做成小拱棚进行覆盖,使蚜虫不能钻进去。另外,白色是蚜虫不喜欢的颜色。所以有忌避性。同时,用纱网罩起的小空间,可比暴露地块晚播1-3天。4.适时晚播凡是抢早播种于立秋之前的,结合采取墩苗、靠苗的老措施,病毒病明显加重,病毒侵染的第一关过不好,后来多种病接二连三地发生,不可能获得丰产。5.颗粒剂的使用用炉灰、粘土等作载体,按100:1的比例使用1%的乐果粉或1%的灭蚜松调配均匀制成颗粒剂,粒径一般掌握在1.5-2毫米,在播种前3-5天按7.5-10公斤/亩用量撒于田间1一2次,把残留的蚜虫驱杀一下。在播种后7叶期前,再撒2-4次,把迁飞的蚜虫驱杀一些,以争取驱杀蚜虫的最佳效果。如果配合施炉灰改变地表黄土的颜色,蚜量可减少。在此需要强调一点,大白菜七叶期前,是感染病毒的关键时期,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力求病毒的最小感染量。6、目前常用防治病毒病的化学制剂有以下三种:(1)毒克星,又名病毒A或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可用来防治番茄、辣椒等多种花叶病毒博浓度400~600倍液。每7天喷洒一次,连续3~4次。该剂在高浓度下易产生药害,一般不要低于300倍液为好。(2)15%植病灵,每亩用量60~120毫升,兑适量水喷雾,每7天一次共喷3~4次。(3)83增抗剂,是一种耐病毒诱导剂,也用于防治多种蔬菜病毒病,定植前、后喷洒,常量为每亩600~1000毫升,兑适量水喷雾。每7天一次,共3~4次,既有防病效果,还有促进早熟和增产作用。7.选留无病种株用作种用的菜株,经历一个较长的贮存期,完全有选择无病株的余地,应认真注意选留种株。 在此提供一个实用性的鉴别方法,菜用叶球或种用叶球,当除去最外层的几片叶后,对圆锥根上残留暴露的叶基痕迹进行观察(特别观察维管束断裂处),白嫩者是健康的,黄褐者是病株。14.黄曲条跳甲 黄曲条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害虫,俗称狗虱虫、跳虱,简称跳甲,常为害叶菜类蔬菜。黄曲条跳甲每年有春夏和冬季两个为害高峰期,常由于冬季蔬菜较多(特别十字花科菜较多),食料丰富,温湿度非常适宜,为害猖獗:成虫啃食叶片,造成叶片孔洞、光合作用降低,最后只剩叶脉,甚至死亡;幼虫于土中咬食根皮,使根系吸水,肥力下降。致使菜农大量喷药,造成农药残留十分严重,且常常收不到理想的灭虫效果。 近一个多月以来,揭西县及周边各地黄曲条跳甲发生日益严重。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介绍如下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供菜农参考。 一、适当水旱轮作。通过与水稻轮作,“以虫治虫”,降低虫口基数。 二、不偏施氮肥,多施腐熟优质有机肥。 三、减少食料来源,破坏栖息场所。对准备耕作的菜地,提前两周翻晒,清除杂草、残菜叶等害虫食料。播种前5天再翻一次地,并可根据后作蔬菜的需求撒适量石灰、草木灰,杀灭部分蛹、孵、幼虫。 四、土壤淋药杀虫。种菜前可用40%辛硫磷1200倍、18%杀虫双400倍、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淋浇土壤1-2次。 五、改进喷药操作方法。由于黄曲条跳甲能飞善跳,给喷药防治提出更高要求。为彻底达到喷杀目的,喷药时必须做到以下四点:①加大喷药量,务必喷透、喷匀叶片,喷湿土壤。②田块较宽的,应四周先喷,包围杀虫;如田块狭长,可先喷一端,再从另一端喷过去,做到“围追堵截”,防止成虫逃窜。③喷药动作宜轻,勿惊扰成虫。④配药时加少许优质洗衣粉。 六、适时喷药。根据成虫的活动规律,有针对性喷药。温度较高的季节,中午阳光过烈,成虫大多数潜回土中,一般喷药较难杀死。可在早上7-8时或下午5-6时(尤以下午为好)喷药,此时成虫出土后活跃性较差,药效好;而冬季时,上午10时左右和下午3-4时特别活跃,易受惊扰而四处逃窜,但中午常静伏于叶底“午休”。因此,冬季可在早上成虫刚出土时、或中午、或下午成虫活动处于“疲劳”状态时喷药。 七、科学合理用药。黄曲条跳甲对药物的抵抗能力差,可用的药物较多。因此,可根据兼治其他害虫而合理选药。比如兼防蛀虫,可用复配吡虫啉、啶虫脒一类的药剂;防螟蛾类害虫,可选用复合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多角体病毒类制剂。所以,建议选用45%乙太力1500倍,20%辛·灭1600倍,2.4%点多利2000倍,50%敌·马乳油1500倍,20%热邦乳油1500倍,20%螟束手1200-1500倍,33%吡·毒可湿粉2000倍或农地乐、乐斯本、辛硫磷、毕达、敌百虫等均有很好的防效。注意在选用含辛硫磷的制剂时应在下午喷药,以防“烧”坏蔬菜。 15.大白菜霜霉病 【症状特点】主要危害叶片,茎部、花梗。种荚亦可受害。叶片染病,初生边缘不甚明晰的水渍状褪绿斑,后病斑扩大,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病斑,叶背面则生白色稀疏霉层,湿度大时霉层更为明显,即为本病病征(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病情进一步发展时,多角形斑常连合成大斑块,终致叶片变褐干枯。留种株茎部、花梗和种荚染病,因受病菌的刺激而表现出生长过旺病状,患部呈肥肿弯曲畸形。如并发白锈病,则茎部和花梗肥肿弯曲畸形更为明显,菜农俗称之为“龙头拐”。被害荚果歪扭,表面现黑褐色坏死斑,致荚果空瘪不实或半实。湿度大时荚果、茎、花梗患部亦现白色稀疏霉层病征。【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鞭毛菌亚门的芸薹叉梗霜霉菌[PeronosporabrassicaeG〓umann=p. parasitica(Pers.)Fr.]。病菌一般以卵孢子(有性孢子)和菌丝体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也可在采种母株根部或窖藏大白菜上越冬,少数还可粘附在种皮上越冬,并随种子调运而远距离传播。翌年温湿适宜时,卵孢子和休眠菌丝产生的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风雨、流水等传播,作为初次侵染接种体从寄主气孔侵入致病。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及游动孢子作为再次侵染接种体借风雨传播不断侵染,病害得以蔓延扩大。在广东周年种植白菜及其他十字花科蔬菜的地方,本病在当地无明显越冬期。由于病菌发病要求稍低的温度(适温为20~24℃)和高湿条件,通常在忽暖忽寒、多雨高湿的天气条件下本病最易发生流行,降雨量比温度对病害的发展影响更为重要。植株生育不良,或感染了病毒病,或过度密植田间湿度大,发病常较严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在近年国内推介的近60个大白菜品种中,对霜霉表抗高抗的有:中白2号、绿宝、中白4号、北京106(以上北京培育);豫白l号、豫白4号(河南);秦白3号(陕西);鲁白10号(山东)等。由于本病菌属专性寄生菌,具明显生理分化现象,已知侵染白菜类的霜霉菌属于芸薹属变种[p.parasiticaVar.brassicae],本变种对芸薹属蔬菜侵染力强,对萝卜属侵染力较弱,对芥菜属则不侵染。在本变种中,还可区分为形态相同而致病力不同的生理小种群(甘蓝类型、白菜类型和芥菜类型),其中白菜型小种群对大小白菜、菜心、芥菜、芜菁等侵染力强,对椰菜侵染力很弱。病菌生理小种致病力可随环境条件和寄主适应性而改变,品种抗病性往往有地域性,应因地制宜选用。【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育和选用抗病品种。(2)无病株留种并厉行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0.3%的25%甲霜灵可湿粉拌种;或用35%甲霜灵+50%福美双+70%托布津=5∶2∶1混合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4%)。(3)清洁田园,减少菌源,对留种田更为重要。(4)抓好栽培防病。避免在连作地育苗;实行高窄畦深沟栽培;合理密植;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适时追肥和喷施叶面肥,防植株早衰,增强抗病力;适度浇水,防大水漫灌和晴天中午浇水,包心后不可缺水。(5)及时喷药控病。在做好测报基础上,发病初期或中心病株出现时即喷药控病,可喷25%甲霜灵可湿粉、或64%杀毒矾,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粉500~700倍液,或65.5%普力克水剂,或72%克露可湿粉50O~7O0倍液,或69%安克锰锌+75%百菌清(1∶1)1000倍液,3~4次,l0天左右1次,交替施用,喷匀喷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