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简介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简介

ID:14697390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简介_第1页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简介_第2页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简介_第3页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简介_第4页
资源描述: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ey’smanualofsystematicbacteriology(secondedition,2004)一本有代表性的、参考价值极高、比较全面系统的细菌分类手册。由美国布瑞德(Breed)等人主编。1923年第1版,后于1925、1930、1934、1939、1948、1957、1974年相继出版了第2至第8版,每个版本都反映了当时细菌学发展的新成就。其中第8版有美、英、德、法等14个国家的细菌学家参加了编写工作,对系统内的每一属和种都做了较详细的属性描述。近年来,由于细胞学、遗

2、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渗透,大大促进了细菌分类学的发展,使分类系统与真正反映亲缘关系的自然体系日趋接近。第9版(1984,1986)中实质性的变化,象征着细菌分类学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第一,手册更名,原书名为《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Bergey'sManualofDeterminativeBacteriology),第9版由于内容增加,范围扩大,提高了手册的实用性,同时指出各类细菌间的关系,所以改名为《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由1卷分成4卷,这是考虑到能及时反映新进展和使用者的方便;第三,细菌在生物界的地位,8、

3、9版间无变动,但它们的高级分类单位有很大变化(见下表),尤其嗜盐细菌和产甲烷细菌,根据胞壁分析和DNA序列分折,另列疵壁菌门,古细菌纲;第四,趋近自然体系,在各级分类单位中全面应用核酸研究;在表型特征的基础上,以DNA资料给予决定性的判断。使人为的分类体系过渡到自然体系的理想进一步付诸实现。    细菌高级分类单位  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  薄壁菌门(Gracilicutes)  暗细菌纲(Scotobacteria)  无氧光细菌纲(Anoxyphotobacteria)  产氧光细菌纲(Oxyph

4、otobacteria)  厚壁菌门(Firmicutes)  厚壁菌纲(Firmicuteria)  放线菌纲(Thallobacteria)  软壁菌门(Tendericutes)  柔膜菌纲(Mollicuteria)  疵壁菌门(Mendosicutes)  古细菌纲(Archacobacter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2004版)Bergey'smanualofsystematicbacteriology(secondedition,2004)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的分类伯杰氏系统细

5、菌学手册(2004版)Bergey'smanualofsystematicbacteriology(secondedition,2004)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的系統細菌學手冊(Bergey’sManualofSystematicBacteriology),包括五冊,共30sections,主要根據細菌的rRNA、DNA及蛋白質序列進行分類。第一冊為古細菌、藍綠藻菌、光合作用菌和具分支菌屬。第二冊為Proteobacteria。第三冊為G+C值低的革蘭氏陽性菌。第四冊為G+C值高的革蘭氏陽性菌。第五冊為Planc

6、tomycetes、Spirochaetes、Fibrobacters、Bacteroides、Fusobacteria。  从1984年第一版开始发行以来,细菌分类已取得了巨大进展,新命名的种成倍增加、新描述的属也在170个以上,尤其是80年代末以来,rRNA、DNA、蛋白质序列分析方法日趋实用,因而为细菌的系统发育积累了不少新的资料。因此已经有可能对其第一版进行新的修订。第二版预计分5卷出版,从已报导的资料看,它更多地依靠系统发育资料对细菌分类群的总体安排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第二版将原核生物分为30组,5卷大致的内

7、容安排如下:  第一卷:1~14组。包括古生菌、蓝细菌、光合细菌和最早分支的属  第二卷:15~19组。包括变形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真细菌类)  第三卷:20~22组。包括低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第四卷:23组。包括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放线菌类)  第五卷:24~30组。包括浮霉状菌、螺旋体、丝杆菌、拟杆菌和梭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细菌类)  有关系统手册第二版的分类大纲见下表 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分类纲要分  类  群代  表  属一、古生菌、蓝细菌、光合细菌和最早分支的属古生菌 

8、  嗜泉古生菌界 (Crenarchaeota)   1组热变形菌、硫化叶菌和嗜压菌热变形菌属(Thermoproteus)、硫化叶菌属(Sulfolobus) 广古生菌界(Euryarchaeota)   2组产甲烷菌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   3组盐杆菌盐杆菌属(Halobacterium)、盐球菌属(Haloco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