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大纲

采矿(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大纲

ID:14689825

大小:53.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7-29

采矿(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大纲_第1页
采矿(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大纲_第2页
采矿(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大纲_第3页
采矿(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大纲_第4页
采矿(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采矿(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采矿(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大纲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设计大纲采矿专业成人教育学院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收集资料提纲  一、矿井概况与井田地质特征  1、矿区及矿井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及其与附近大城市、铁路车站的距离,矿区或矿井附近的铁路、公路、水路交通情况。  2、井田内的山脉、丘陵、盆地、主要河流、湖泊或水库、桥梁、管道、高压输电线路等的分布情况;主要河流的流量、流速及历年来最高洪水位;地面标高及标高差。  3、矿区的气候、温度、雨量、雨季与旱季、风向和风速;结冰期、冻土深度、山洪、雪崩、滑坡及地震情况。  4、煤田开发简史,矿区内各生产、基建矿井

2、、小窑分布情况及其开采范围。矿区附近的主要工业企业、农业情况、劳动力来源,电源与水源以及建筑材料的供应情况。  5、井田内煤系地层由老至新的沉积顺序,各地层的地质年代、厚度、岩性以及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煤层层位对比及主要标志层、表土层的厚度。  6、矿井的主要地质构造,各断层、褶曲的性质、产状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7、煤系地层内所含煤地层与可采煤层的数目、厚度,煤层的走向、倾向、倾角、层间距、稳定性,煤层的结构,煤层的露头深度与风化带深度,薄煤带的分布与火成岩侵入情况,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实体和松散容重及其碎胀系数。  8、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含水层,

3、矿井的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  9、煤质特征,煤层的牌号及用途,煤层的实体及散体容重,煤层的硬度、自燃性、沼气涌出量,煤尘爆炸危险性及爆炸指数。  10、井田勘探程度,深部地质情况的掌握程度和勘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级储量比例,对补充勘探或生产勘探的要求。  11、需要(索取或复制)的主要图纸、资料:  (1)交通位置图;  (2)地质地形图;  (3)各可采煤层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4)综合地质柱状图;  (5)主要勘探线剖面图;  (6)地质勘探资料;  (7)主要地质构造特征表;  (8)可采煤层及顶、底板岩性特征表;  (9)可采煤层的煤质

4、特征表。  二、井田范围、储量、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1、井田境界的划分及依据,毗邻矿井名称,井田的走向长度、倾斜宽度及其面积。  2、矿井地质储量、工业储量及开采损失的计算方法,岩层移动角(α、β、γ)、工业场地、铁路、河流、村庄、断层、井田境界等安全煤柱的计算方法,煤柱宽度。  3、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能力,矿井设计服务年限,水平设计服务年限及其实际服务年限,以及确定的依据和合理性。  4、矿井工作制度:年设计工作日和实际工作日,每日采掘及准备班次("三八"制或"四六"制),主、副井提升工作时间。  5、需要阅读的图纸、资料:  (1)各可采

5、煤层储量计算图及计算表;  (2)各种安全煤柱计算图表;  (3)矿井储量(地质及可采储量)计算总表。  三、井田开拓  1、井筒(包括主、副井,风井和其它井筒)的型式、位置、数目、用途,主、副井延深的可能性。  2、主、副井筒及风井的断面与装备,支护方式、井壁厚度,井口坐标、深度、倾角、提升方位角。  3、井底车场的型式、车场及绕道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及各部分长度,井底各硐室(或巷道之间)的相对位置、联系方式、规格尺寸、支护材料及特殊要求。  4、开采水平数目及划分依据,现有水平及延深水平的位置、水平高度(或阶段垂高)及其合理性。  5、煤层群分组情况

6、的依据,主要运输大巷与总回风巷的布置与位置,各煤层组之间、组内各煤层之间的联系方式。  6、生产水平的开采情况,各采区、各煤层的配采及产量分布情况。  7、需要阅读的主要图纸、资料:  (1)井田开拓系统平、剖面图或采掘工程平面图;  (2)井底车场平面图、坡度图;  (3)井筒特征表;  (4)井上、下对照图。  四、井巷工程  1、井筒、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巷和回风巷、阶段石门和采区石门、集中上、下山和采区上、下山的巷道断面形状、尺寸、支护方式、支架规格和支架材料。  2、各主要掘进工作面的掘进方法与机械设备的配置和技术特征,各类岩巷、煤巷、半煤岩巷

7、及硐室的掘进速度及加快掘进速度的先进经验,每米井巷(成巷)的掘进成本、掘进工效。  3、各类井巷的维护情况及维护费用指标。  4、需要阅读的主要图纸。  各类井巷、硐室、车场的设计图纸。  五、准备方式  1、采区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条件,确定采区准备方式和技术问题的依据(选择正规或典型采区或盘区、条带);  2、采区上(下)山,共用集中巷或分层平巷及其巷道的相对位置、数目、倾角、断面形状和尺寸、支护形式及掘进顺序、联合布置时各煤层的联系方式,准备与回采巷道的掘进特点及其与回采工作的关系;  3、采区的运输、通风、供电及洒水系统;  4、采区的走向长度,沿倾

8、斜区段数目、煤柱尺寸、上下煤层(或分层)、上下区段同采时的错距,回采工作面各种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