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635686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9
《中国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摘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是当前管理学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如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开放市场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成为理论工作者与企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在总结和吸收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核心竞争力概念,拓宽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解,并对于汽车行业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竞争战略 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以大众消费为基础的稳定高速增长阶段,新产品的投放速度明显加快,虽然自主品牌汽车占总数的1/3,但是
2、依然是引进车型占市场销售份额的大多数。中国要想成为“汽车强国”,提高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本土汽车企业强大的关键。 1 核心竞争力 1.1 核心竞争力与一般竞争力 企业的一般竞争力是通常意义所指的企业功能领域上的竞争力,企业的资源、知识和技术等。只要具有一定的优势都可以形成一般的竞争力,如营销竞争力、研究开发竞争力、理财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等。这些竞争力通常为企业活动的某一方面、某个领域的竞争力,是一种浅层次的竞争力,其波动性有时较大,比如一个产品寿命周期进入晚期,该产品的竞争力就削弱。
3、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中的所谓“核心”是指“中心”,引申指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因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处于企业核心地位、影响企业全面的竞争力,其在较长时间内相对稳定,是一般竞争力的通领。 因为核心竞争力其“处于核心地位,影响企业全面竞争力”的功能和特性,使得它能经辐射作用而增强企业的一般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也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各种一般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过程就是以企业的一般竞争力为基础,并对其进行整合,使其升华为更高级的竞争力的过程。 1.2 核心竞争能力的构成要素 1.2.1 企业技术开发能力
4、 技术开发是指利用从研究和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现有知识或从外部引进技术,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目前,国外一些大的汽车企业或公司,福特、德国大众、日本丰田等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在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形成自己的人力积累,使别人难以模仿和超越,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1.2.2 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 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核心资源的配置。在产业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保持企业核心能力和积累的一致性。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调整。企业决策后应从企业核心
5、能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 1.2.3 组织协调企业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3 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目标、信息传递、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根据生产中不同阶段要求,有效组织资源,并使其在各自的位置上正常运转。 1.2.4 市场应变能力 客观环境时时都发生变化,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感应能力,保持经营方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若出现无法预料的事件,如某项技术的发明、政府政策的调整等等,企业就必须迅速、准确地拿出一套应变的措施和办法,把可能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
6、度。 2 中国汽车行业核心竞争力对策研究 2.1 提高汽车自主品牌技术竞争能力 我国汽车市场正处于由市场导人期向市场成长期的过渡阶段,在短期内“人世”的冲击将大于机遇。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开放,都将会给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全球性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内政策和市场环境等方面情况的不断变化,我国汽车行业将出现兼并和重组热潮,资源配置会不断向大企业集中;汽车产品需求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轿车、微型客车将成为市场增长亮点;汽车市场消费主体也将进一步向私
7、人购车倾斜;为了尽快缩小与国外的差距,汽车行业应大力采用高新技术,来促进产业升级。因此企业目前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技术上的自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从一个国外汽车企业的装配厂蜕化为真正的汽车生产企业。基于目前的汽车工业基础,加大研发的基础建设。学习和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提升在汽车四大工艺: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的自行生产能力,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建立起自己的自主研发能力,最终实现本土高性能汽车的自主设计和制造。 2.2 提高汽车自主品牌供应链竞争能力 提高本土汽车供应链才能降低汽车的制造成本,才能提高汽车自主品牌竞争能力。
8、这里有两个途径,一是批量化生产,让零部件供应商降价;二是关键零部件采购的本土化。采购的本土化的目标是所有的供应商都能真正来自中国本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发达国家零部件产业成功的主要经验在于:一是标准件、通用件生产的规模化;二是系统总成类零部件生产的模块化;三是技术创新的持续化。电子、通信、新材料等共性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广泛应用,为零部件企业的技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