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592963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9
《简析英语中的对称现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简析英语中的对称现象 摘要:英语中的对称现象主要表现在词语对称、语法对称和句子对称。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对称基本上都遵循一个原则:词语与词语对称(词性、词类等),词组与词组对称,句子与句子对称(句子中的各个句子成分分别对称)。学习和研究这些对称有助于理解和欣赏英语这门语言,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词语对称;语法对称;句子对称 一、引言 汉语中有对称现象,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愉悦;读起来琅琅上口,颇具韵味;意义简洁明了,形象生动。英语中也存在类似的对称现象,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搞清楚这些对称,对英语学习中的记忆和理解有很大帮助作用。英语中的对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 二、词语的对称 词语的对称表现为词语在排列形式上的对称。这些词语可能是相同词,也可能是反义词;可能是词性相同的词,也可能是类别相同的词;还有可能是同音意不同的相同词语。 1.相同词的对称主要是以介词、连词或动词为对称轴形成的。如: arminarm臂挽臂 diamondcutdiamond棋逢对手 facetoface面对面 inchbyinch一点一点地 likeattractslike物以类聚 onandon不断地 wordforword逐词地 2.同词性的对称主要是以连词“and”为对称轴的非完全对称。其中以形容词性词组居多。通过两个或多个形容词
3、的重叠来强化形容词的特征。如: brightandearly一大早 cheerandbright清楚明了 downandout穷困潦倒 hardandfast不能改变的 oneandonly独一无二 simpleandeasy简易明了 pureandsimple十足 3.反义词的对称通常以连词“and”或“or”为对称轴,可以是名词的对称,也可以是副词或动词的对称。如: backandforth前前后后 dayandnight日日夜夜 farandforth到处;远处 soonerorless高低贵贱,4 toandfro来来回回 upanddown往返
4、 youngandold老老少少 4.同类词的对称通常是同类别或相关的一对名词以为“and”对称轴表示同一概念,有的是本义,有的是寓义。如: fleshandblood血肉 handandfoot手脚一起;完全 heartandsoul全心全意 rankandfashion上流社会 smokeandmirrors用虚假消息骗人 scissorsandpaste拼凑成的文章;剪贴 toothandnail竭尽全力;拼命 5.同音意不同。如: Wemusthangtogether,orwe’llbehangedseparately. 我们必须团结在一起,否则我们
5、将被一个个绞死。 Isawasawaseesawinasawmill 我看见一个锯子在锯厂里锯一个跷跷板。 三、语法形式的对称 1.时态的对称。 Hewasdoingthepaperworkwhileshewasdoingthehousework.(她做家务时,他写作。) MyparentswereworriedaboutmyEnglish,butIwasnot.(我父母担心我的英语,而我不担心。) 2.修辞手法的对称。 英语的对称美不仅表现为词语排列的对称美,还表现为韵语的对称美。韵语的对称分为首韵(alliteration)对称和尾韵(alliterat
6、ion)对称两种形式。 其中,首韵对称是利用首字母或辅音的重复,通过语音的重叠与的来强化语用效果。英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如: blackandblue遍体鳞伤 forgiveandforget既住不咎 healthandwealth健康与财富 liveandlearn活到老学到老 nowornever勿失良机,机不可失 safeandsound安然无恙 sinkorswim听任沉浮,不论好歹 thickandthin在任何情况下 尾韵对称是通过押尾韵的方法使短语犹如诗歌一般悦耳。如: byhookorbycrook千方百计;不择手段 cutandthru
7、st肉搏战 fairandsquare光明磊落;公正 highanddry困境;搁浅 makeorbreak孤注一掷4 nearanddear极亲密的 oddsandends零星的东西;零碎的事情 pinsandneedles发麻 此外,回文中还可以体现出对称 WasitabarorabatIsaw?(我看到的是酒吧还是蝙蝠?) MadamI’mAdam(夫人,我是亚当) 四、句子的对称 1.句子的对称可以通过同结构的词组在句中重复出现来实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