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冷式冰蓄冷系统节能效果的理论分析.doc

再冷式冰蓄冷系统节能效果的理论分析.doc

ID:14540608

大小:3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9

再冷式冰蓄冷系统节能效果的理论分析.doc_第1页
再冷式冰蓄冷系统节能效果的理论分析.doc_第2页
再冷式冰蓄冷系统节能效果的理论分析.doc_第3页
再冷式冰蓄冷系统节能效果的理论分析.doc_第4页
再冷式冰蓄冷系统节能效果的理论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再冷式冰蓄冷系统节能效果的理论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再冷式冰蓄冷系统节能效果的理论分析摘要:介绍了再冷式冰蓄冷系统的运行原理,利用模拟计算的方法对影响再冷式冰蓄冷系统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制冷机夜间运行的COP值比传统蓄冰系统高出约14%,可把夜间制冷机的蒸发温度提高2℃且不需要任何附加能量。关键词:冰蓄冷再冷器性能系数节能  Abstract Presentsoperationprinciplesofthesub-cooledice-storagesystem,analysesaffectingfactorsofthissystembyuseofsimulationcalc

2、ulation.TheresultsrevealthattheCOPofthissystemisabout14%higherthanthatoftheconventionalsystem,anditcanraisetheevaporationtemperatureby2℃atnightbutneedsnoextraenergy.  Keywords ice-storage,sub-cooler,COP,energysaving0引言  冰蓄冷技术是利用峰谷电价的差别将用电高峰时的空调负荷转移到电价较为便宜的夜间从而节约运行费用。传统的冰蓄冷系

3、统可节约运行费用但不节能,但这主要是制冰运行期间为了得到0℃的冰,制冷机的蒸发温度往往需要降低至-8℃,从而造成夜间蓄冷过程中制冷机运行的性能系数(COP)仅是白天的60%~70%,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冰蓄冷的制冰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静态制冰方式,即在冷却管外或盛冰容器内结冰,冰本身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第二种是动态制冰方式,即冰相对于制冰介质是处于运动状态。  静态制冰法系统简单,现已成为应用中的主流。然而,静态制冰法也存在着由于冰层厚度的增加使热阻增大,导致制冷机的性能系统(COP)降低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产生了制冰法中的收获(

4、harvest)制冰法。收获制冰法利用热量使一定厚度的冰脱落从而减小冰层厚度。  收获制冰法有两个阶段:①制冰阶段,采用的方法有水从冷却表面流下和冷却表面浸在水中;②脱冰阶段,有机械剥离法和热融解剥离法。但收获制冰法也存在剥离能耗较大的缺点,而再冷式蓄冷系统利用了新型的冰层剥离法--再冷器剥离法,减少了剥离能耗,较传统收获制冰法的效率有较大的提高。  1再冷式冰蓄冷系统原理  1.1系统简图及其原理7  图1为再冷式冰蓄冷系统的系统流程图。它与传统冰蓄冷系统的最大区别是在冷凝器与膨胀阀之间加装了再冷器(sub-cooler)。再冷器剥离法利用

5、冷凝器后较热的制冷剂将乙二醇溶液加热到0℃以上,通过泵1送入蓄冰槽后将冰融化并使之脱离。图1系统原理简图  再冷式冰蓄冷系统有三种运行工况,其运行原理如下(以蓄冰槽1为例,其它蓄冰槽以此类推):  ①制冰工况  当制冷机制冰时,可以有以下两种运行状态:  a全部冷量用来制冰,阀2,3,22开,阀1,4,21,23关时,蓄冰槽1制冰;  b在制冰的同时对用户供冷,阀2,3,22,23开,阀1,4,21关时,调节阀22,23的开度改变通过板式换热器的流量,从而蓄冰槽1制冰的同时对用户供冷。  ②脱冰工况  脱冰是指利用再冷器得到的高于0℃的载冷剂

6、,将蓄冰槽内制冰介质上的冰融化并使之脱离表面。当阀1,4开,阀2,3关闭时,蓄冰槽1脱冰,其它以此类推。  ③不制冰而直接为用户供冷  阀21,23开,阀1,2,3,4,22关时,制冷机不进行制冰而直接向用户供冷。  现冷式蓄冰式系统蓄冰槽制冰、脱冰两种工况下的切换是在制冷机制冷循环没有变化的条件下得到的,因此可以避免制冷机制冷/热泵循环转换时所带来的损失及对制冷机寿命的影响。  1.2再冷式蓄冰系统制冷循环分析  图2所示T-s图表示制冷系统的循环过程。在没有再冷器的制冷循环中,1-2为压缩过程、2-5为冷凝过程、5-6为节流过程、6-1为

7、蒸发过程。当使用再冷器进行制冷循环时,设制冷剂通过再冷器从5点冷却到5′点,那么节流过程就由5-6变为5′-6′了,而蒸发过程则由6-1变为6′-1。需要说明的是,图中5-5′下阴影所示的Q2与6-6′7下的Q1面积相同(即Q1=Q2),即用于冷却再冷器的那部分冷量通过蒸发器的再度变为冷量而并没有损失。显然由于减少了制冷机的节流损失而提高了制冷机效率。图2制冷循环图  2再冷式冰蓄冷系统数学模型  为了对再冷式蓄冰系统和传统静态蓄冰系统进行比较,需要建立数学模型以对两种系统进行模拟分析。为突出问题本质,便于分析比较再冷式与传统式冰蓄冷系统的性

8、能,我们以板式系统为例。  蓄冰系统由制冷机和蓄冰槽两大部分组成,下面就对这两大部分分别建立数学模型。模型中次要的因素如水泵的影响均忽略不计。  2.1制冷机模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