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494251
大小:751.4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9
《轻松学物理 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文名: 轻松学物理英文名: PhETforveket资源格式: 安装包版本: 2010中文版发行时间: 2010年地区: 大陆,香港,台湾语言: 简体中文简介: 软件类型:行业软件操作系统:veket应用平台:veket全系列转帖连接:原帖有趣的物理学习软件,提升你对物理的兴趣。效果直接看图片,没有搜到软件的介绍转帖一段贴吧有关学习物理的介绍:引用 众所周知,中学物理学习的中心问题就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物理概念就像盖房子需要的钢材、木料、水泥,是基础,反映的是大量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中最本质的东西。物理定律公式都是由概念出发,通过
2、实验经过思考而建立的,它们反映了物理过程中概念之间的联系。只有记住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才能熟练运用它们。那么,怎样才能轻松学习并掌握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呢? 物理科学与我们的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物理现象大量地存在于同学们的周围,如上课的铃声,浮在水中的乒乓球,天空的彩虹,电灯和电话等,并且,人人时时刻刻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着物理学的规律。撬石头时用杠杆,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向“里”倾斜……这一切都给我们学习物理带来方便。规律具有普遍性,因此可以直接模仿运用。抽象出来的东西是具有本质的普遍意义的东西,它能反复出现在许多物理现象中。例如,浸在液体
3、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这个定义对所有液体都适用。而且,我们还可以推广到气体中使用。 比如说,在高一物理机械能一章,“功率”这个概念的引入,是用功变化的快慢程度来定义的,在学习时,可以与前面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模仿创新。我们在前面学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由此可以引出:“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功率”。这种建立概念的程序,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同学们也可以自己试一试。 正因为同学们经常和物理现象打交道,在学习掌握其规律(定理、定律)之前,已经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对这些感性认识如果能够
4、正确理解,那对学习物理将是十分有利的因素。物理学习要重视观察,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从下面三个角度展开讨论: 1、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上升到理论知识 〖例一〗鞋底磨损现象 提问:Ⅰ为什么磨损?Ⅱ怎么磨损的?Ⅲ磨损的特征与原因。 方法:观察与分析 鞋底的磨损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但很少有人去注意它。磨损的原因与物理知识“摩擦”紧密联系,有一定知识基础。人走路,着地的那只脚要向后蹬,很多人都以为鞋底使这是磨损的。通过细心的观察,考察众多的人,综合分析。 其实,脚虽向后蹬,有向后滑的趋势,但并不向后滑,这时不磨损鞋底,恰恰相反,磨损的过程
5、是在向前迈步擦过地面时发生的。不同的人鞋底磨损的情况是不相同的,有的磨损较均匀,有的偏于脚跟,或偏于某侧,这与人的走路习惯有关。从观察到得出结论的过程就运用了模仿创新。 学习概念时首先要异中求同。例如,我们比较人推车、拉锯、提水体、压木板等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腿、拉、提、压等现象,以及不直接接触的物体,如磁铁与铁钉、摩擦后的塑料棒与纸屑之间的吸引现象。这些现象表面看起来不同。但是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都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就把它称为力,从而建立了力的概念。以后,遇到类似的现象可以用力的概念和规律去理解。这样
6、就简化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如果我们善于运用这个方法去研究和学习物理,那么,厚厚的一本书,我们就觉得越学越薄了。 对称是物理美的一个重要体现。正电荷与负电荷、电场与磁场与重力场、时间和能量、动量与能量、右手定则与左手定则、汽化与液化、溶解与凝固,等等,体现了自然界的对称和谐美。我们在学习一方面的概念和规律时,可以很自然地联想到相反的另一方面。对照起来学习,比较方便和快捷。 学习概念时还要注意同中求异。我们认识事物除了认识他们的共同点外,更重要的是认识他们的不同点。如把一些意义相近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防止发生混淆。 2、注意运用典型
7、的例子学习概念和规律 我们在说明一种思想或阐明某种观点时,常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学习物理时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理解概念和规律方面。 初中物理教材的各章节的知识性内容几乎都采取了例证的方法。例子是具体、形象化的,规律正是由生活现象中来的,所以,用它们说明问题让人感到实在,感到事实确实是这样的。有人只是死记课本中的概念和规律,这样即使记得很熟,碰到具体问题时不会分析也没有用,等于什么也没有记住。或者回答问题时不做判断,盲目代入结论。另一种人只是埋头做题目,基础知识都不了解,错了做,做了再错,越做越糊涂,头脑里乱七八糟。 你在
8、平时学习时,是否注意运用典型例子来帮助理解概念和规律呢? 既然概念和规律源于例子又回到例子上,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一特点,通过实际例子验证概念和规律,积累典型例子加深理解,提高全面认识的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