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470463
大小:116.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7-28
《2009考研政治理论终极预测模拟试卷(一) 25p》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9考研政治理论终极预测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C.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 D.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这是() A.一切唯物主义
2、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一切唯心主义观点 3.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理性”、“人性”是否客观及实现程度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进步的尺度是客观的,综合性的,其中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是() A.文化的发展程度 B.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程度 C.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D.社会和谐的程度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B.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C.经济体
3、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D.经济制度是指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反映生产力的性质 5.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保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它的获得是() A.个别企业靠延长工作日和增加劳动时间的结果 B.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6.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v+m=Ⅱc B.Iv+m>Ⅱc C.
4、Ⅰ﹙v+△v+m/x﹚=Ⅱ﹙c+△c﹚ D.Ⅰ﹙c+v+m﹚=Ⅰ﹙c+△c﹚+Ⅱ﹙c+△c﹚ 7.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C.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D.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8.“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与黄色的
5、知识分子阶层以及其他类似党派的一切联系。”这一表述错误的实质在于() A.只组织工人、农民和士兵进行革命 B.未区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C.忽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D.未联合其他阶级和政党,采取了“关门主义”的立场 9.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
6、众的矛盾 10.邓小平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C.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D.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是() A.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 B.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 C.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D.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组成部分 12.一个社会无论有怎样强有力的法律、经济控制,若没有道德的自觉约束,在竞争中没有合作、礼让等道
7、德规范和精神,社会也必将充满矛盾和危机,这些矛盾就不能得到正常有效的缓和以至化解,日积月累最终发生激烈对抗,这是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这句话表明() A.必须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利用道德的约束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B.德治是治国的基本方略 C.道德体系规定着社会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D.德治和法治辩证统一,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战争与污染 B.地区冲突与民族矛盾 C.南北差距 D.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14.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一
8、个根本性的战略思想是() A.土地集中,发展现代农业 B.探索中国特色的土地私有化道路 C.土地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 D.把土地权益包括土地收益充分还给农民,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15.2008年1月春节前夕,我国南方突发特大雪灾,它首先考验的是() A.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 B.各级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和能力 C.党员干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