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ID:14424238

大小:74.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28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4页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名词解释1、优美:即平时人们所讲的美,其实是美的表现形态之一,它是由于审美客体优美的对象,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优雅、秀丽的美;2、崇高:美的表现形态之一。在这里它不是一般的形容词。它是由于审美客体(崇高的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冲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雄壮、激扬的美,是主体在面对巨大客体对象压倒之势的情景下显示的对客体的突破和超越的人格精神,是精神对形式的抗争与高扬;3、悲剧:又称悲、悲剧性,美的表现形态之一。它是由悲剧性冲突所表现出来的美。通常以美好的毁灭、正义的失败、英雄的牺牲、生活的磨难等为其基本内容,不仅催人泪下,也具有警醒和感奋人心的巨大作用;4、喜剧:又

2、称喜、喜剧性,美的表现形态之一。通常是指以严肃的题旨为灵魂而以荒唐的艺术表现形式造成“悖谬”,从而引人发笑来鞭挞丑,征服丑,并显示实践主体自尊自豪、优越胜利的一种审美对象。是由喜剧性矛盾所表现出来的美。西方美学的三个基础1.对事物的本质追求。(柏拉图)2.对心理知、情、意的划分。(欧几里得几何学方式,鲍姆加登)3.各门艺术的同一性(艺技不分;艺术与技术关联;艺术脱离技术;18世纪时,区分开来。)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1.无对本质的追问,且认为本质不可清晰言说。(语言、事物、内心)2.对知、情、意无划分,认为心理是整体,并进行整体功能把握。(性、心、意、志、情不同却互渗)3.各门

3、艺术从未统一论述过,因为各门艺术不平等。(诗文最高,书画次之,雕塑和建筑偏低,小说和戏曲最低。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综合现象:唐、宋园林、元明清的戏曲;但此类综合从“闲情逸趣”出发,并未打破诗文的教化高位,因此并未统一。)美作为“学”的历史(西方)一.本质——现象1.毕达哥拉斯学派:数2.柏拉图:“什么是美”(《大希匹阿斯》,《会饮篇》)从概念和定义的水平上给“美”确定一个恰当的内涵。二.从客体到主体鲍姆加登用德文Aesthetica使美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鲍姆加登认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以美的方式去思维艺术。理性类比的艺术”。从感性的角度,他给美下

4、了定义:“美”就是“完善的感性”。“完善的感性”,是相对于“混乱的感性”而言的。“混乱的形式”不仅是指形式上的混乱,其内容也因缺乏观念而导致混乱。因此,“完善的感性”就是具有真理属性的感觉或感受,同时,这种感受因为有真理的属性而各部分都内在的融合为一个统一的和谐整体。鲍姆加登对美学上的贡献:在于他把审美感性这一完全被排斥在理性认识范围外的东西纳入到了理性认识的范围。三.泛美对象到艺术技艺合一——技艺分离——艺与科学纠缠——艺术独立,在18世纪。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他用“诗”来概括所有的艺术形式,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即“诗性的形式”。以上二、三皆是以美的本质为基础的。还

5、是问美的本质是什么。但其回答已是不同,不再从美的本质推出具体的美。而是转向了两个方向:一是美与心理的关系,在感性认识的完善中去研究美;二是各门艺术的统一性,在艺术对客体世界的典型化中去研究美。第一种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把前一个方向体系化了。第二种黑格尔用《美学》把后一个方面体系化了。西方的发展史中,有三套美学:1.从美的本质到美的现象,以现象——本质为基本结构;2.从美的本质转到美感的本质,以主体——客体为基本结构;3.从美的本质到各门艺术,以美——艺术作为基本结构,从哲学上说,是以一般——典型为基本结构。这三种范式一方面都是受本质追求主导,另方面都有自己的核心、推到核心和演

6、绎范围。美作为“学”的历史(中国)三条主线:一是西方本土,二是日本,三是苏联三个阶段:1949年前;1949—1976;1978年后第一阶段:王国维:将美学一些词汇引入中国(美学、美感、审美、美育、优美、壮美)。朱光潜:以《文艺心理学》和《谈美》向人们展示了什么是美学。这是一种中国文化以前没有过的知识形态。第二阶段:首先解决美的本质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是马列主义的方法,即首先认定事物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还是唯心,是客观还是主观。代表人物及主张:1.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2.美是主观的(以吕荧、高尔泰为代表);3.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4.美是客观性和社

7、会性的统一(以李泽厚为代表)。第三阶段:两种现象:1.中国美学一方面表现为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即在美的本质上前进并将之体系化,另方面又力图吸收西方新思想以使这种体系化建设更全面。2.西方美学不认同中国美学的美的本质的基础构建,中国美学开始认同西方美学的逻辑观点。第一种现象的代表:蔡仪的《新美学》(三卷改写本,1985—1999),主观论有高尔泰的《美感》(1983),朱光潜的《谈美书简》(1982),李泽厚的《美学四讲》(1989)李泽厚的观点,为大家所接受。分为三大块: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艺术社会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