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285802
大小:19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7
《防雷装置的检测与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节防雷装置的检测与管理 为了保证防雷装置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使用中的防雷装置,应进行及时检查和维护。 一、防雷装置检测的基本内容 防雷装置应在每年雷雨季以前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如下事项: 1.检查建筑物维修或改建后的变形,是否使防雷装置的保护情况发生改变。 2.检查有无因挖土方、敷设其他管线或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置。 3.检查各处明装导体有无开焊、锈蚀后截面积减小过大、机械损伤折断的情况。 4.检查接闪器有无因接受雷击而熔化或折断情况。 5.检查避雷器资套有无裂纹、碰伤、污染、烧伤痕迹。 6.检查引下线距地2m一
2、段的绝缘保护处理有无破坏情况。 7.检查支持物是否牢固,有无歪斜、松动。引下线与支持物固定是否可靠。 8.检查断接卡子有无接触不良情况。 9.检查木结构接闪器支柱或支架有无腐朽现象。 10.检查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有无沉陷情况。 11.测量全部接地装置的流散电阻。 12.如发现接地装置的电阻有很大变化时,应将接地装置挖开检查。 二、接地装置的检测 对防雷接地装置应定期检查和测定。主要是检查各部分连接情况和锈蚀情况以及测量电阻,一般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各检查一次。 (一)影响接地电阻的因素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由接地体金属
3、电阻、接地体与土壤的接触电阻和土壤电阻三部分组成。 一般接地体金属的电阻率愈小,接地体截面积愈大,接地体的电阻愈小,反之愈大。接地体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愈大,愈紧密,接地体与土壤的接触电阻愈小,反之愈大。由于金属接地体的电阻在整个接地电阻中所占比例很小,往往可以忽略不计。接地体形状一定要按规定要求埋设,接触电阻的变化也不大。影响接地电阻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电阻。 土壤电阻可用土壤电阻率(ρ)来衡量,它的数值等于电流通过边长为1cm的正立方体的土壤的电阻,单位为Ω·cm。不同的土壤,其土壤电阻率是不同的,影响土壤电阻率大小的原因除土壤本身的
4、性质外,还和土壤的含水量、土壤的温度等有关。土壤电阻率随土壤的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但土壤的温度在零下时,土壤中水分冻结,所以土壤电阻率很大。土壤温度升高,土壤中的盐类溶解量增大,电阻率减小。但土壤温度继续升高,由于土壤中水分蒸发,使土壤含水量减少,所以电阻率又会增大。各种土壤的电阻率见表5—1。 表5—1 土壤电阻率参考值Ω·cm 避雷针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可以根据土镇电阻率和接地体的有关参数,用相应的经验公式进行估算,但因土壤电阻率的大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估算往往不能精确,这种方法常用于接地装置设计时的计算。对已投入实际使用中的
5、避雷针,常用实测方法来得出其接地电阻。 (二)接地电阻测量原理 土壤能够导电是由于土壤中电解质的作用,所以测量接地电阻时如使用直流电就会引起化学极化作用,从而严重影响测量结果。故测量接地电阻时一般都采用交流电来测量。 在被测接地装置的接地体E′的几十米外设辅助接地极C′,并将交流电压加于此两极上,电流I将通过电极和大地,见图5—25。借助电压表和电位极P′,可以得到E,和C,的联接线上的电位分布曲线。从曲线可以看出,在接近电极E′1~2处电位下降得很快,然后渐慢,到2~3处电压维持不变,从3~4处电位向相反方向增大。电位所以这样分
6、布是因为从接地体出来的电流分散在各个不同的方向所致。 图5—25接地电阻测量原理 当避雷针遭到雷击时,雷电流通过接地体泄入大地。距接地体越近的地方电阻越大,距按地体越远的地方电阻越小,一般距离接地体20m以外时土壤的电阻就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雷电的绝大部分电压将降落在接地体的附近,故测量接地电阻可用一个辅助接地极,设在离按地体一定距离的大地中,即可测得接地电阻。为了避免杂散电流的干扰和把辅助接地极的电阻包含在内,一般采用两个辅助接地极,一个供电流导入土壤中的电流极,一个供测量电压用的电位极。若流经接地体与电流回路间的电流为I,被测接地体
7、与电位派间的电压力V,则被测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为: (三)ZC—8型接地电阻测量仪 按地电阻的测量方法很多,有电流表、电压表法;电流表、电力表法;电桥法;三点法接地电阻测量仪直读法等。最常用的是ZC—8型接地电阻测量仪直读法。 1.XC—8型接地电阻测量仪的用途和性能 ZC—8型接地电阻测量仪主要用于测量各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同时也可用来测量土壤阻率和一般导体的电阻。 ZC—8型接地电阻测量仪有两种量程,即 0~1Ω 0~10Ω 0~100Ω, 0~10Ω 0~100Ω 0~1000Ω, ZC—8型接地电阻
8、测量准确度为:指示误差在额定值30%以下时为额定值的±1.5%;在额定值30%至额定值时为指示值的±5%。 ZC—8型接地电阻测量仪的有关技术性能见表5—2。 表5—2 ZC—8技术性能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