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245662
大小: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7
《关于蚌埠市的民俗旅游资源及发展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蚌埠市的民俗旅游资源及发展建议一、简介民俗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现象。它生动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民众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伦理观念以及心理结构等方面的传统特点,是人们“心底的文化”。在经历了以满足好奇心为主要目的的纯自然观光旅游之后,越来越多的游客将目光转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追求。民俗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俗旅游,符合游客需求的转变,也符合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安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各地个性鲜明的民俗文化异彩纷呈。古朴厚重的徽州文化、精巧灵活的江淮文化、淳朴刚劲的皖北文化,不同风格和不同韵味的
2、文化复合形成了安徽浓郁的民俗民风和多彩的文化艺术。安徽民俗旅游区的划分皖北民俗区、江淮民俗区和皖南民俗区,其中安徽淮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近年来我国民俗旅游方兴未艾,许多地区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利用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既有效地保护了民俗文化资源,又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安徽旅游业发展多年来一直不平衡,呈现出“南热中暖北冷”的格局。蚌埠的民俗旅游由于开发意识不强、旅游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文化与旅游结合不深等诸多因素,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民俗旅游发展更是刚刚起步。二、蚌埠市介绍及民俗风情蚌埠市作为淮北地区的中心城
3、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要切实保护和弘扬本市丰富的民俗文化,促进民俗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不失为一种既实际又有效的选择。1、蚌埠市的民俗旅游资源淮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千古名谣使人们对本地区抱有无限的遐想。蚌埠地处淮河流域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历史积淀厚重,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涵盖了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戏剧、民间手工技艺、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集会等类别。(1)花鼓灯花鼓灯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淮河流域,是一种融舞蹈、锣鼓、灯歌、小戏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曾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东方芭蕾”。花鼓灯
4、具有中国民间歌舞艺术重要美学特征的独特价值。蚌埠市委、市政府和文化部门按照“保护花鼓灯原生生态、原生形态,实现优质基因活体传承”的目标,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律性的认识,积极推进科学保护。蚌埠花鼓灯是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是汉民族中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三)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民间舞种。蚌埠花鼓灯包含四百多个语汇、五十多种基本步伐,舞蹈动作超常度高,时间差大,瞬间舞姿复杂多变,这些构成了花鼓灯丰富系统的舞蹈语言体系,使花鼓灯成为用肢体语言表达复杂情节的优秀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舞蹈是花鼓灯的主要构成部分,舞蹈中包括“大花场”、“小花
5、场”和“盘鼓”等。“大花场”是集体表演的情绪舞,“小花场”是鼓架子和兰花的双人或三人即兴表演的抒情舞,是花鼓灯舞蹈的核心部分。“盘鼓”则是舞蹈、武术、技巧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它同时具有造型艺术的特征。花鼓灯的舞姿和动作很讲究放与收、动与静的巧妙结合,动作的节奏性强,且富有变化。蚌埠地区出现了冯国佩、常春利、郑九如、石经礼、杨再先等一批花鼓灯名家,还产生了《游春》、《抢扇子》等一批有影响的节目,形成了“千班锣鼓百班灯”的鼎盛局面。(2)泗州戏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与山东的柳琴戏、江苏的淮海戏同是由"拉魂腔"发展而来,彼此之间存
6、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泗州戏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泗州戏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流行于安徽省淮河两岸,原名“拉魂腔”。(3)五河民歌五河民歌,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传于安徽省五河县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有劳动号子、秧歌(田歌)和小调三大类,其中以小调类的民歌最多,也最具有特色。五河民歌的表现以演唱和白口为主,兼有独唱、对唱、说唱、小演唱等表演方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典型代表之一。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民歌宝库和我国音乐史的研究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五河民歌种类多,曲
7、目丰富。据21世纪初的初步普查统计有70余首,类型有劳动号子、秧歌(田歌)和小调三大类,其中以小调类的民歌最多,也最具有特色。五河民歌的表现以演唱和白口为主,兼有独唱、对唱、说唱、小演唱等表演方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4)涂山禹王庙会农历3月28日,是大禹治水成功,捉住水怪,会诸侯的会期,也是涂山淮河流域民众自唐代起,自发起来举办涂山朝禹庙会的会期。庙会日,沿淮民众十万余人敲锣打鼓,载歌载舞,从数十里或数百里外涌向涂山,参加祭祀大禹的盛会。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