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课程的理论思考 .doc

对高职课程的理论思考 .doc

ID:14210823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6

对高职课程的理论思考 .doc_第1页
对高职课程的理论思考 .doc_第2页
对高职课程的理论思考 .doc_第3页
对高职课程的理论思考 .doc_第4页
对高职课程的理论思考 .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高职课程的理论思考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高职课程的理论思考摘要:在分析高职面临社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课程开发的理论要点:课程目标的扩展;学生应变;综合创新能力;正确对待理论与实践和课程体系构造的相关原则。关键词:课程;课程目标;高绩效工作;应变能力;综合创新能力;整合;衔接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的目标、性质和功能都是由课程具体呈现的。因而,课程问题是高职的核心问题。当前,教育界对高职课程的内容和模式尚存在不少分歧。这不能不影响高职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功能的更好体现。本文准备就此提出一些观点供共同探讨。“课程”一词有不少表述。本文

2、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O)1997年新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对课程的表述是较为具体的,便于操作的。现转录如下:“课程是按照教育内容确定的,是完成确定的某项目标或明确规定的教育任务而组织的有一定排列顺序的教育活动。”“教育活动的含义比一门课或一组课的含义更广。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某一级教育不仅包括编入课程的各门课,而且也包括各门课以外的科目及课外活动。”本文立足于以上课程内涵来进行阐述。一、高职教育面临的新态势(一)技术的空前发展20世纪40年代以来,技术的发展呈现三个特征:(1)技术发展的

3、高速化和投入应用的高速化;(2)现代技术的发展不断走向综合化;(3)技术的复杂性和精确度越来越高。20世纪出现的许多高新技术,其复杂性和精确度是19世纪的机械技术、动力技术等所不能比拟的。由此可见,技术的发展对社会职业岗位内涵及外延的变化,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技术的更新,不断促使低技术岗位的消亡、高新技术岗位的增加。而且岗位技术含量的上升正成为普遍趋势。(二)经济的全球化我国加入WTO的深刻内涵,就是使本国经济融入到世界经济主流中去,就是参与世界性的资源和产出优化配置的竞争中去。这就必然要使我国原有

4、的经济结构产生相应的变化。首先是产业结构的变动。这一变动的比重特征是第三产业的持续上升:第二产业的合理增长和第一产业的逐步下降。除产业结构变动外,产业部门中的行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一些行业如纺织、采掘等日渐减少。反之,一些新行业如电子、计算机、合成材料等日趋发展。这二个层面的变化对我国社会职业岗位结构同样会产生直接影响。(三)企业行为的深刻变革在经济全球化与技术高速发展的合力推动下,正使一个高度竞争化、自由化的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日渐形成。5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也必然要经历深刻的变革。首先,企业同外

5、部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企业面对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以及具有各自要求的客户。因而,企业必须随时保持灵活应变的工作姿态和持续创新的技术思路。否则企业就会在竞争中失败。这就使得企业的内部机制和工作模式必须作相应的变动。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高绩效工作”(Highperformance)的概念。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中,企业职工的职业活动是基本确定的。职业岗位内涵是持续不变的一组工作任务。劳动者的职责是完成规定任务。但在高绩效工作体系中,各个层次的劳动者都应该主动地智能化地参与生产和

6、工作。劳动者所接受的常会是没有细微规定的任务。它给劳动者留下发挥创造性的余地,希望他们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和获得进一步改进生产的新思路。总之,在当今环境中,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具有快速应变、不断创新的能力。因而也就必然要求职工具有应变、创新的素质。德国企业界对职工提出的“关键能力”就是这一要求的体现:(1)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了解所承担业务中全部内在联系的能力;(3)在较微观范围内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发展和独立学习的能力;(4)在工作过程中,独立的、有效引导的组织能力;(5)在工作小组中

7、的合作能力;(6)掌握新型信息技术的能力,即所谓“驾驶媒体的能力”。美国职教专家Thomas.R.B.为现代企业职工提出的“高级通用能力”(advancedgenericskills)的内涵与上述“关键能力”是类同的。只是更明确地提出了“创造性思维能力、作决定能力、推断能力”。由此可见,这是现代化社会对企业职工的规律性要求,是职业行为在企业中的新定位。毫无疑问,这也是现代社会对高职课程的总体要求。二、高职课程开发的理论要点面对新形势,迫使我们对高职课程的一些重要问题重新审议,并作认真的理论思考。现阐

8、述如下:(一)课程目标应由岗位扩展到职业或行业,并顾及职业生涯传统的职教观把职业岗位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终结点。这种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职业岗位的状态和需求。但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职业岗位体系已逐渐成为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动态大系统。岗位的消失和产生交替进行。就岗位内涵而言,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常处于变动之中。因而,职业岗位只适合作为岗位培训的目标,而不太可能成为职业教育的稳固基础。还必须看到,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人员的利益导向和价值走势,常使其就业经常变更。美国劳工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