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901429
大小:1.59 M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4
《河北省邢台市南宫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宫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右边是古代帝王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与此直接相关的古代制度是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宗法制2.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分科考试 B.以文治国
2、 C.公正公平 D.学而优则仕3.罗马法《学说汇纂》中记录这样一个案例:一人把洗衣人告上法庭,要求他赔偿自己被老鼠咬破的衣服的损失。原告说:“按照约定,衣服洗好后你应该妥善保管,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你应该使用老鼠夹和鼠药来预防鼠害,可是你的店里甚至连一只猫都没有。”最后法官判定洗衣人要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了罗马法的原则是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坚持公平公正C.原告证据优先D.维护贵族利益4.某君惊呼道:“现在苏、浙两省膏腴之地,尽为所有,窟穴已成,根柢已固,……东南大局,收拾愈难。”此话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3、有关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国民大革命D.工农武装割据5.“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圆明园遗址”中,我们可以正确解读的历史是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落后挨打与强盗的野蛮C.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D.反对外来侵略的事迹可歌可泣6.为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某历史课题小组将一课题组分为如下四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即:⑴政府、党派纪念辛亥革命文献的整理与研究,⑵民间组织与社会大众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认识,⑶海内外学者对辛亥革命的学术研究进程及学术观点再分析,⑷纪念空间与辛亥
4、革命记忆。你认为该课题的名称最为准确的应该是A.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B.辛亥革命的百年记忆与阐释C.武昌首义的整理与研究D.辛亥革命的史事长编7.近代中国先后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关于下列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A.都是社会各阶级面对中国变化做出的积极反应B.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进步影响C.都体现了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D.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8.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回忆说:被捕的学生初由各地警察送到各警察分局分所,而那些学生就在各分局分所对着看守的警察演讲起来,学生“垂泪而道”,警察亦大都“
5、掩面而泣”。这说明五四运动A.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C.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主导作用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9.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③第一次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
6、.①②③10.某学生在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进行了要点归纳,其描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级、各族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B.它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C.它的胜利揭开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序幕D.它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人民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11.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12.图片是记载历史的一种载体,不仅可以记录当时的一瞬间,而且还蕴含着历史的脉动。本题中从图一到图二的转变最能说明图一图二A.统一进
7、程的变化B.统一方式的变化C.统一决心的变化D.统一条件的变化13.新中国成立后,“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着外交代表看待。”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一边倒”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另起炉灶”14.以下是2010—2011年我国开展的一些重大外交活动,其中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A.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并于2010年5月6日胜利回国B.2011年3月13日,中国国际救援队赴日本地震海啸灾区实施救援C.2010年9月,中国参加“和平使命—
8、2010”上海合作组织成员联合反恐军演D.2010年11月11日,胡锦涛出席在韩国首尔举行的G20峰会15.美国总统威尔逊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年)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或者用句老话比喻: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这里所说的“不是完美的藤”主要指当时宪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