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899475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4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提出高校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可以通过采用合理调整教育模式、加大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质量的提升等途径来实现,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实现高校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就业指导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增,大学毕业生人数以每年50万的速度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然而这一现状却与当前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逐渐减弱的趋势不相符合,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数量与社会整体需求量之间出现较大的供需矛盾,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严峻,就业压力大。然而因为大学毕业生这一群
2、体数量十分庞大,因此就业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毕业生自身的发展和高校的稳定发展,更是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打野生的就业难问题势必要收到社会的高度重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也应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针对性地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困难,除了社会吸纳能力有限之外,还有诸多因素。首先是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就业的竞争能力。据调查,许多用人单位认为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组织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且许多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敬业奉献的精神,这与多数高等院校重理
3、论、轻实践,重知识灌输、轻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关。高校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除了知识的传授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社会责任感、爱岗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等都应该是高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方面。其次,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当代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对现实认识不清,就业观念盲目而且期望值较高,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等状况普遍。多数大学生还表现在对就业缺乏整体规划,盲目求职,从而导致换工作频繁,而且严重影响心理状况。再次,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相对滞后。许多高校没有给予就业指导及就业教育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将就业指导及就业教育工作贯彻于
4、学生学习生涯的全过程,而只是在应届毕业生中以几场报告的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不够全面,不够专业,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观,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相关举措 (一)高校合理调整教育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逐渐变化,这也导致新的社会分工出现,需求的人才构成也随之变革,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标准不断提高。高校教育应与时俱进,以市场为导向,在专业课程的改革设置和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应该参照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开设,不能与社会脱节,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教育过程中,确定以人才培养为本的观念,将大学生的成长、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5、,拓宽人才培养的专业口径,对现有的专业进行调整、重组和改造,增强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加强与专业相关的相邻学科的传授,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地融合起来,更新知识内容并将所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分析学生独特的个性,了解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向学生灌输竞争择业意识,帮助他们及早认清将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在大学的不同阶段有目的地获取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广阔、自由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授课能力,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 (二)重视就业指导教育工作
6、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生就业质量与就业空间是检验学习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是关乎高校稳定与发展。第一,高校应加大对就业指导及就业教育工作的重视,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校教育、培养计划同等重视,并建立长期的规划,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为导向,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以及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提高学校教育对就业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第二,在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贯彻执行就业指导与就业教育工作,全程化就业指导。学校应该强调就业的重要性以及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引导新生从进校开始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从而全面认识自我,
7、并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学习,赢在起点;对大二大三的学生则应该引导他们学习有关社会职业知识,了解自己意向从事的职业的岗位职责以及工作能力要求,同时针对性的进行学习;针对即将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四学生,学校除了及时发布就业信息,还应该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强化教育,例如面试技巧培训、模拟面试培训等,同时加强职业心理教育和辅导,引导大四学生摆正心态,做好面对就业挑战的充分准备。第三,学校多开展举办各种活动比赛,提供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也鼓励学生多做兼职,在这些活动和兼职工作中锻炼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的引导和培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