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创业管理——俞敏洪团队创业研究.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团队创业研究---以俞敏洪创立新东方培训机构为例摘要随着团队创业现象的日益普遍,对创业团队的研究逐渐成为创业领域的又一研究方向。团队创业是创新的更高阶段,它是在原有组织中建立新,商业模式的过程,这种新商业模式能如杠杆般撬动公司的某些核心资产。本文对创业团队的概念形成及发展,团队创业的普遍性及存在的问题,创业团队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创业团队对创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创业团队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正文我们首先应该认清的问题就是:究竟什么是创业?Shane和Venkantaraman提出的定义是比较权威的,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经营领域,创业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或服务、新市场、新
2、生产过程或原材料、组织现有技术的新方法)的机会是如何出现并被特定个体所发现或者创造的,这些人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或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结果。创业被定义为一个经营领域,创业者创业的过程也就是建立创业企业的过程。罗伯特.A.巴隆、斯科特.A.谢恩.《创业管理基于过程的观点》.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创业团队的概念是在团队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honk(1982)较早把团队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为完成共同任务而协调行动的个体所构成的群体。Quick(1992)则认为,团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成员都能把实现团队的目标放在首位。团队成员都拥有各自的专业技能,并且能够相互沟通、支持和合作
3、”。Katzenbach和Smith(1993)认为,“团队是才能互补、根据共同的目标设定绩效标准,依靠互相信任来完成目标的群体。”在团队概念的基础上,不同的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创业团队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即使概念中的元素有所不同,而团队创业的本质则是大家所认同的,即是一个群体为共同目的而合作。在当今的社会,团队创业已经成为了普遍性。Kamm、Shuman、Seeger认为,创业团队对于研究者和创业家的重要性在于创业团队的普遍性以及它对公司创业绩效的影响。在现实中,有些企业是由创业者个人创立且拥有的,然而大多数企业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创立并拥有的。Kamm,JB,Shuman,JC,Se
4、eger,JA,andNurick,AJ.Entrepreneurialteamsinnewventurecreation:aresearchagenda[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1990,14(4):7-17.大量研究表明,创业团队在开创新企业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换句话说,在一个企业创建的头几年里,一般都由创业团队来支撑。就像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一样,致力于理解创造一个全新的事物,毅然辞去在北京大学当任老师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虽然在创办新东方培训学校之初,他独自承担宣传、授课等所有的工作,但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
5、他认识到,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帮他控制英语培训各个环节的质量,这样才能有创造名气,才能把公司做大,在同类学校中脱颖而出。而这样的人,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要和俞敏洪本人有共同的办学理念。他首先想到的是远在美国的王强、加拿大的徐小平等人,实际上这也是俞敏洪思考了很久所做的决定——这些人不仅符合业务扩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作为自己在北大时期的同学、好友,在思维上有着一定的共性,肯定比其他人能更好地理解并认同自己的办学理念,合作也会更坚固和长久。这时他遇到了一个和他有着共同梦想的惺惺相惜的朋友——杜子华,在一次会面中,俞敏洪和他谈了教育的创业,当然这次会面也改变了杜子华单打独斗
6、实现教育梦想的生活,杜子华最终决定在新东方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就这样,徐小平和王强都站在了新东方的讲台上。1997年,俞敏洪的另一个同学包凡一也从加拿大赶回来加入了新东方,新东方就像一个磁场,凝聚起一个个年轻的梦想,这群在不同土地上为了求学,洗过盘子、贴过广告、做过推销、当过保姆的年轻人,终于找到一个突破口,年轻人身上积蓄的需要爆发的能量在新东方充分得到了释放。就这样,从1994年到2000年,杜子华、徐小平、王强、胡敏、包凡一、何庆权、钱永强、江博、周成刚等人陆续被俞敏洪网罗到了新东方的门下。较之于个人创业,团队创业具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尽管如此,团队创业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7、尤其是团队成员的高流失率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据国外一家研究机构对100家成长最快的小公司所做的调查,其中有一半的创业团队无法在公司创立后的头五年里顺利存活。而Chandler和Hanks在他们所考察的12个创业团队个案中发现,只有两个创业团队在公司创立五年以后能够完整如初地存活下来。彭烨认为,创业团队不能长久存在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彭烨.创业团队是不是合久必分[N].中华工商时报,2003-07-16.(1)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