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004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思路与基本方法

28、2004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思路与基本方法

ID:13299347

大小:28.37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21

28、2004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思路与基本方法_第1页
28、2004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思路与基本方法_第2页
28、2004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思路与基本方法_第3页
28、2004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思路与基本方法_第4页
28、2004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思路与基本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28、2004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思路与基本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8、2004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思路与基本方法第10卷 第1期 2004年3月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OFGEOMECHANICSVol110 No11 Mar.2004文章编号:  100626616(2004)0120071210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思路与基本方法陈 奇1,2,李智毅23(1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 2,北京 100083;31)摘 要,指出地质灾害的灾种分布、形成条件、。进而强调指出: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灾害成生规律分析、主控因素分析是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关键。最后,简要说明了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基本思路及评价方法程

2、序。关键词: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区域地质背景;制约因素;评价方法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0 前言经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可能导致环境问题,反馈于人类自身。因此,经济建设与环境相互协调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被视为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的重要日常工作。区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与预测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同时

3、也是各类工程立项决策的依据,是确保工程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基本保障。地质灾害如同其他各种自然现象一样,具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地质灾害的灾种分布、灾害成生制约因素、灾害发生的时间与空间规律都具有区域特征。就我国而言,地质灾害灾种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规律性:中部和西南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地质灾害集中而突出;西北地区反映为强烈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长江三角洲地区遭受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的困扰;华北地区表现为地震灾害严重,且伴有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地表塌陷等;华南地区以地面沉降、岩溶地表塌陷为主,伴有土壤盐渍化、沼泽化等[1]。不仅灾种分布具有明显的区

4、域分布规律,灾害发生的时空规律及主要制约因素也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中部和西南地区的崩、滑、流灾害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控于地质环境,即:地形条件、岩性条件和构造条件,成灾时间主要受控于气候条件,其主要制约因素是这两方面的组合。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华南、华北平原地区普遍存在的地面沉降灾害,其空间分布取决于地质环收稿日期:2003210209作者简介:陈奇(19562),女,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和环境工程地质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72地 质 力 学 学 报20

5、04 境,即:岩性条件,其时间分布则与地下水开采条件引起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由此,该项灾害发生与否,要看岩性和地下水这两个主控因素。至于西北地区强烈的沙漠化和黄土高原上典型的水土流失,其主控因素也都离不开地质环境条件与气候条件。东南沿海地区较为多见的海水入侵灾害,首先归咎于地壳运动在我国呈西升东降的总趋势,其次在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同时叠加了地面沉降使标高丧失的效应。岩溶地表塌陷在我国分布较[2]广,其主控因素首先是地质环境中的岩溶发育程度以及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充分认识地质灾害的区域性规律,防治决策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掌握区域地质背景分析、、。,掌握了这一规律

6、,、评价更科学、治理更有效。1 111 地质灾害的相关性与群发性对于某一特定区域而言,地质灾害往往具有群发性和若干灾种伴生性两个基本特征。泥石流灾害的群发性最为显著。例如,我国西南的小江流域、西北的渭河流域,东部的辽宁老帽山地区都是暴雨型泥石流的重灾区,每逢暴雨季节,多条沟谷同时爆发泥石流,形成区域性地质灾害。究其原因,产生灾害性泥石流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岩性、地质构造及气候条件都具有区域性特征,致使泥石流具有区域群发特征。许多地质灾害灾种之间都存在相关性,例如:地震灾害常常会诱发崩塌、滑坡灾害;而由于崩、滑灾害可提供大量的物源,从而又往往加剧泥石流灾害的规模和

7、强度;区域性的水土流失改变了自然环境,也成———————————————————————————————————————————————为泥石流形成的储备条件;区域性的地面沉降使地表标高丧失,又为海水入侵提供了基础。1933年,四川迭溪地震诱发大规模崩塌、滑坡造成堵江,堵体溃决致使数千人死亡;在云南小江流域,崩塌、滑坡体堆积于坡脚,成为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来源;水土流失强烈的区域,强烈的地表径流为泥石流启动创造了条件,如宝天铁路伯阳泥石流(1978年)、颜加河泥石流(1981年)等;位于江河入海口的城市———上海、天津、塘沽等属于地面沉降灾害重灾区,因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