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14733
大小:13.06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7-11-10
《重庆市江北区十一五规划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2月23日江北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党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重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背景下编制的规划,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由“追赶”向“跨越”转变,建设经济强区和都市新区的关键时期编制的规划。制定并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和事关全局的深远影响。《纲要》根据区委九届十一次全委会精神编制,主要阐述规划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2、展的奋斗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是“十一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组织和动员全区人民励精图治、把经济强区和都市新区建设全面推向前进的行动纲领。《纲要》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是宏观性、战略性的规划。《纲要》指导重点专项规划和行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并通过年度计划予以实现。第一章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形势“十五”54时期,是我区认真贯彻中央和重庆市的各项重大决策,确立建设经济强区和都市新区目标并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时期;是积极探索和实践现代化城区发展之路,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城市管理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
3、;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人民生活跨入小康、社会经济生活出现历史性重大变化的时期。展望新的五年,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一三六四”总体思路,负重自强,锐意进取,克服了前进中的种种困难,经济总量、财政实力、二三产业发展和投资规模都实现重大突破,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城市形象和城乡居民收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十五”计划设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一年完成,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
4、基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亿元,比“九五”末翻了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33美元;辖区内财政总收入达到28.8亿元,是“九五”末的3.6倍,其中,区级预算内财政收入达10.6亿元,翻了两番;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83亿元和177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57%和76%;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3亿元,是“九五”的3.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7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13亿元,接近翻番;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2000年净增5.7亿元;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
5、升,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末的2.4:61.6:36调整为2005年末的1.2:5454.4:44.4。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和形态不断完善,五年新增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渝长、渝邻高速公路、海尔路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和渝澳大桥、玉石大道、北滨路及内侧5条主要纵向连接道路等一批市政项目相继竣工,新建、改扩建道路30余条85公里,路网体系基本形成;全区五年共完成城市旧房改造380万平方米,特别是江北城拆迁安置任务圆满完成,拆除旧房175万平方米,动迁居民8.5万人,为重庆大剧院、科技馆等市级重点项目全面启动提供了保障,同时
6、在石马河新建了60余万平方米安置小区,西部新区初现规模;观音桥农贸市场顺利搬迁,观音桥商贸中心提前形成,结束了北部没有商贸中心的历史;铁山坪生态区开发全面启动,道路体系基本完善,林相改造科学推进;寸滩港一期28万标箱建成投用,金渝大道一期竣工通车。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科教兴区步伐加快,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有新的发展,200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8家,高新技术产品达99个。财政对教育累计投入5.87亿元,是“九五”的3倍。一批设施一流、环境优美的学校、医院和文化场馆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市场导向的就业再就
7、业机制基本形成,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7万个,帮助指导就业再就业6.6万人,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之内;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市低保“应保尽保”,农村低保稳步推进;54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对非典、天原氯气泄漏等一系列危机事件的成功处置,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初步建立。改革开放有序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港城工业园区入驻企业44家,建成投产8家,海尔、中集、中石化等一批龙头企业纷纷入驻;总部经济蓬勃发展,烟草公司等13家企业总部进驻我区;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五”期间累计引进外资1.36亿美元,成功引资兴建了金源时代购物广场,累计
8、外贸出口总值达17.19亿美元,外经贸综合指标连续5年位居全市第一;搬迁了嘉化、造纸厂等一批大型污染企业,推行了18家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安置分流职工8493名,基本完成了区属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