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的探讨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的探讨

ID:13091777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0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的探讨_第1页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的探讨_第2页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的探讨_第3页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的探讨_第4页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的探讨  摘要:我国会计新准则体系的颁布与实施,进一步规范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标准,这将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做出经营决策;本文通过新、旧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内容规范的比较,阐明了新会计准则特色以及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准则;资产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公布了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在这场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中,资产减值准备变革成为了理论界

2、备受关注的焦点。  一.新资产减值准则的特点  相比以往已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更易理解,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新准则中为资产减值准备给出了判断的标准  新准则给出了资产减值的八种判断标准,强调只要存在其中一项或几项,就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然后与账面价值进行对比,确定减值损失的金额。  2.新准则对“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进行了详细规定,便于实务操作  资产减值准则在借鉴国际做法基础上,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在确定可收回金额时,按资产的净额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

3、者的较高者确定,并且对以上计量属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应用规定。  3.新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做出了新的规定  在资产减值损失已确认的情况下,新准则规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4.新准则对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的处理规定  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要求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计量的,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进行确定。  5.新准则增加了商誉减值的测试与处理的规定  鉴于商誉不能单独存在和计算价值,更难以独立于其他资产单独产生现金流量,所以新准则规定,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

4、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将商誉的账面价值按合理的方法分摊至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中去。会计期末,比较各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确认减值损失。  二.我国执行新资产减值准则可能产生的影响  1.对企业会计信息影响  资产减值会计突破了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以资产价值代替历史成本计量,通过提取减值准备金,使得企业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信息披露更加全面,满足各方面的决策需要。  2.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可以更好体现谨慎性原则,挤掉企业利润中的水分,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5、  3.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根据准则要求,企业应该在会计期末根据实际情况提取资产减值准备金,增加企业当期损失、费用。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明确规定,企业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三.对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  1.引入资产组概念后面临的难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资产组的划分面临较大困难,首先,资产组

6、的认定必须以产生的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但是我国绝大部分企业还没有编制长期预算(特别是现金流量预算)的惯例。其次,由于资产减值准则对划分标准并未予以明确,因此会计人员在划分资产组的过程中主观随意性较强,容易诱发盈余管理行为,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难度大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但要合理确认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一是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依据;二是固定资产、

7、无形资产入账后,由于技术更新、市价下跌等原因,会发生价值贬值,对其确认和计量远远超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多个部门协同认定,甚至企业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才能认定。  3.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标准的多重性  资产减值准则对于如何计提减值准备和计提比例,完全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判断,这就对会计人员的判断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企业粉饰财务报表和经营成果提供了可能,因而计提是否真实合理不易确定。  4.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  存货可变现净值、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8、,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另一方面,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的资产性态、使用价值知之甚少,因此,注册会计师、证券监管机关、审计机关等部门对企业确认的减值进行再确认缺乏权威性。  四.对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几点思考  1.借鉴国际会计准则  新颁布的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然而我们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解决技术层面问题的同时,还应当结合我国国情,参考我国资产管理条例,重新审视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要求。  2.培育和完善我国的现实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  为合理确定各项资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