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990400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0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怎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禄丰县腰站小学刘金宝学校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课堂授课,学生在校受教育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因此,广大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内容,找准道德教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最基本的而且是切实有效的途径。而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中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每篇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淡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一、在导入揭题中
2、渗透德育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例如在教《难忘的一课》时,我抓住课题“难忘”二字,问:为什么称这节课是“难忘”的一课呢?同学们经过阅读课文,认识到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前的五十多年,台湾一直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着,他们对台湾人民实行奴化教育,不准台湾人民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的孩子们开始学习用祖国的语言来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以,这节语文课对长期遭受
3、统治和奴役的台湾人民及其孩子来说,确实是“难忘”的;而对亲身感受这一节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感情的语文课的船员来说,也是终生“难忘”的。揭示题眼“难忘”的内涵,使学生认识了台湾从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他们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奋发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在欣赏词句中渗透德育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欣赏剖析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我注意围绕课文的中心,抓住关键的词、句、段,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思考,做到“字求其义,句
4、求其旨,章求其训”。逐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如在《再见了,亲人》一文的教学中,我通过对“唯一”一词的挖掘理解,揭示大娘虽爱自己的小孙孙,但更爱祖国,更爱朝鲜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境界;还可通过理解“代价”一词在课文中的含义,让学生懂得:朝鲜亲人为我们付出的是亲人,是鲜血,是生命,是数不清的日日夜夜,是说不尽的关心帮助,是千金难买的情谊。这样,学生在品析和理解词句中,就自然而然受到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教育。三、在剖析人物性格中渗透德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英雄、模范人物的光
5、辉形象,是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方法。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分析人物性格。在“完璧归赵”的故事中,蔺相如先以“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为由,从秦王手中智取来和氏璧;再以“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隆重的典礼”为借口,让手下人化装把和氏璧送回赵国,表现出蔺相如不畏强暴、勇敢机智的高尚情操。在“负荆请罪”的故事中,蔺相如立功升职之后,知道廉颇对他不服,有意羞辱自己,“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当路遇廉颇时,便“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这些细节,体现了
6、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委曲求全、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廉颇知道了蔺相如对自己处处忍让的原因之后,便“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表现了廉颇勇于改过、团结对敌的崇高品质。这样,学生就能从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中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四、在情境创设中渗透德育语文教学要注意运用语言和直观教具创设与课文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诱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使之唤起各种感知觉,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课文插图:在邱少云周围
7、,枯草在燃烧,浓烟滚滚;火苗趁风势乱窜,发出“毕毕剥剥”的响声;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背上的棉衣烧着了,发出了浓重的棉布焦味。邱少云感到仿佛有万根钢针在身上扎,他强忍住烈火烧身的巨大痛苦,右手紧握着枪,左手死死抓住地上的土块,紧咬住双唇,鲜血一滴滴地网下滴,他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眼睛死死地盯着敌人的碉堡,目光里充满了愤怒……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我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包括手势、表情和摹声技巧,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让学生想象当时火势之迅速、猛烈,邱少云处境的危险,思考着邱
8、少云为什么还“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认识到邱少云严守纪律、英勇牺牲的力量源泉,就在于对祖国、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憎恨。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在如临其境中感受了邱少云这一英雄形象的崇高品质,从而自觉地以邱少云为榜样,增强集体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五、在质疑探究中渗透德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导向。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有意设疑,学生质疑,启发解疑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