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世界: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

感性世界: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

ID:12967169

大小:22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9

感性世界: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_第1页
感性世界: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_第2页
感性世界: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_第3页
感性世界: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_第4页
感性世界: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感性世界: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感性世界”:杜夫海纳的现象学审美经验理论内容提要:杜夫海纳的现象学审美经验理论上承康德主观论审美下启接受美学,并以胡塞尔现象学哲学理论为内核,构建出现代意义上的主客观统一的美学理论。本论文试图把杜夫海纳的这个特点揭示出来,并指出其现象学美学理论的局限之处。关键词:杜夫海纳审美对象感性世界审美知觉主客观统一感性是主体对外界事物的直接反映。在感性状态之下,主体会在意识中形成对外界事物直观的印象。但现象学所强调的感性不同于心理学一般意义上的感觉和知觉。胡塞尔认为感性状态中的主体意识其实已经有了“理性的参与”。[1]这种理性的东西是在感性体验之前就存在于意识之中,

2、在它的参与之下主体会对事物有一个清晰的知觉。杜夫海纳所认为的审美感性也是主体对外界事物的意识。审美感性同样在审美理性范畴的参与下才显得充分而完整。杜夫海纳把这种在意识中形成的充分完整的感性意识称作感性世界。在这个世界的形成过程中,主体既是肯定感性世界存在的必要条件,又是客观地反映外界的一个媒介。它本身不能有个体性心理态度的参与。比如一个人在悲观状态之下观看艺术品,那么这个主体会有一种自我的态度而影响了对客观艺术作品的审美感知。因为在这种状态之下主体形成的内心世界不会与外界事物所包含的感性一致,所以“审美的感性世界必须首先要排除个体态度或趣味的影响。”[2]总

3、而言之,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理论的性质是一种审美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哲学逻辑。但杜夫海纳理论的逻辑中存在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感性世界既要主体意识的参与,又要排斥个体心理状态的影响。可是,我们也不能因为读者有个体的心理影响就必然否定艺术作品中客观存在的美。艺术作品既然能在审美主体意识中呈现并能得到主体的充分的肯定,艺术作品就有了它应有的审美价值。我们的审美研究也必然要对于这种审美价值做出详细的研究,而这种研究在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理论中得到了很完备的论证。我在这篇论文中首先阐述杜夫海纳审美主客观统一理论的内在逻辑。然后试图以接受美学的视角来分析这种理论的局限性及

4、其克服的方法。一,艺术作品与审美对象的呈现现象学美学理论都有对艺术作品进行阐述的内容。如英·伽登的审美“具体化”观点就是从艺术作品着手分析的。胡塞尔在阐述现象学哲学时提到了对艺术作品中的“情绪”如何进行现象学把握等问题。萨特的“想象论”也是对艺术作品做主体性描述。而什么样的作品才是艺术作品呢?杜夫海纳是这样定义艺术作品的。他说:“包含有审美对象的作品就是艺术作品。”[3]那么什么是审美对象呢?审美对象就是主体对艺术作品进行感知后在意识中形成的感性世界,并以此为标准应用到现实中,在各类审美现象中发掘审美对象。可以看出,艺术作品因审美对象而界定,审美对象又必须从

5、艺术作品中才能感受出来。于是这两个定义有“循环论证”的逻辑矛盾。但杜夫海纳认为这不是“循论论证”。因为在生活状态下我们都会不自觉的肯定那些著名的艺术作品,而著名的作品不必经过主体自我的审美论证就以艺术作品的状态存在。对于著名的艺术作品就不存在这个循环论证的问题。相反,这些著名的艺术作品的存在会给我们的审美意识有很大的影响。我们所有的关于艺术作品的审美理性范畴都可以源于对这些作品的感性把握之中或之后。而正是这种从著名的艺术作品中得来的审美感性会形成主体的“先验审美意识”,[4]在主体以后的审美过程中它们以“理性”的状态参与审美体验,并使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走进了

6、一种客观的状态之中。康德在建立他的“先验批判逻辑体系时就排斥了主体个体性反应的非科学性”。[4]现象学哲学理论认为无论个体有什么样的独特反应,都是在“意向性”参与之下进行的,因而都有理性的参与。杜夫海纳认为主体对于作品的反应不存在一种完全个体性的把握。用解释学的观点来说,因为主体有一个所谓的“理解的前结构”的存在,[5]所以主体对文本的认识是理性的。当然解释学更在乎对这个“理解的前结构”做完善的论证,但同时也说明了主体对艺术作品感知的理性和客观性的存在。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对象就是一个“准客观性”的事物。因为意识对于审美对象的把握是被动的。由于艺术作品的呈现,意

7、识必然被吸引而对它有充分的感知,所以审美对象是脱离主体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不过,审美对象的把握却要有主体意识的参与。没有主体的审美知觉,就不可能把艺术作品中的审美对象挖掘出来。比如,凡尔塞宫的《蒙娜丽莎》如果是没有观众来欣赏它,那么它的审美对象就无法出现,它只是作为一件艺术品存在在那里。因为这个原因,杜夫海纳把审美对象定义为“准”客观性的事物。至此可以说著名的艺术作品为欣赏主体提供了完善的审美对象。这个审美对象是“准客观的物”,一方面标明它具有审美的理性,另一方面又以“感性形象”存在于主体意识当中。主体在审美体验过程中就是运用意识中的这些印象进行感知和批判。然

8、而,这种审美方式的客观性还是会引起质疑。因为每个人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