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引论习题及答案5

哲学引论习题及答案5

ID:12773936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9

哲学引论习题及答案5_第1页
哲学引论习题及答案5_第2页
哲学引论习题及答案5_第3页
哲学引论习题及答案5_第4页
资源描述:

《哲学引论习题及答案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问题1:  亚里士多德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思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做出说明……这样,显然,我们不为任何其它利益而寻求智慧;只因人本自由,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所以我们认取哲学为惟一的自由学术而深加探索,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惟一学术。”请结合教材的学习,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答: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哲学为惟一的自由学术”,“我们不为任何其它利益而寻求智慧”。这是对哲学这门学科的最好解释。这也是古希腊人对哲学的最大贡献。哲学的

2、定义:哲学以智慧为研究对象,而不以实际的功利或功用知识为研究对象,是一种为知识而知识,为学问而学问,纯粹穷理尽知的知识或学问。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在谈到哲学的这一特性时,曾以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人的不同动机为例,生动揭示了哲学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之间所具有的这一本质区别。  毕达哥拉斯把前去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人分为三类:第一类人是奔奖杯而来的,且大有志在必得之势;第二类人虽自忖目前尚无夺标之实力,但希望籍此观摩,为下一次运动会竞逐宝座而积累经验;第三类人并无功利动机,他们来此的全部目的仅仅是出于好奇,想对有关的东西弄个究竟。毕达哥拉斯认为,只有第三类人才属于我

3、们所说的哲学家。  “希腊城邦的公民不用为生活操心,加上他们对饮食要求极其简单,不知高消费为何物,因而有条件沉溺于无休止的精神空谈:logos。希腊人崇尚空谈是贤人智士的气质和风范,认为这是才是真正的sophia(智慧)的活动。这种崇尚空谈之风恰恰是哲学诞生的温床。这种智慧“空谈”中的佼佼者,便被人们誉为sophos(贤者)或sophistes(智者)。这些贤者都是有身份有产业的人,无需为生计操心。他们利用闲暇空谈世界的构成,人的本性,预言城邦的未来,讨论城邦的立法。凡是有智慧,意见高人一筹者,大家便听从之,使他的意见变为立法,或付诸实施。我们在哲学史中看到的苏格拉

4、底之前的所谓希腊早期哲学家,都是这类人物。他们当时并不被人称为哲学家,哲学家的头衔是后人封的,就如同我们今天把孔子叫成哲学家一样。”问题二: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检验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生活”。你同意他的这一观点吗?什么叫“已经检验过的生活”或“未经检验过的生活”?请概括它们之间的区别,并举例说明之。答:  一是这表明了古希腊哲学在苏格拉底那里的一个转向,即由宇宙论转向了人生论。现在,人们在追溯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思潮的源头时,一般都追溯到苏格拉底。不错,苏格拉底以前的希腊哲学家,例如赫拉克利特与德谟克利特,在他们的著作残篇中也不乏人生智慧的格言,但他们主要还是探

5、讨宇宙论问题。到了苏格拉底,他确实是自觉地把哲学对象限制在人生问题范围内的第一人。他在法庭申辩时所说的“未经检验的生活是毫无价值”或“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一语,在我看来是道出了哲学的根本使命:这就是探索人生的意义,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哲学家是一些把生命的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人,他们一生孜孜于思考、寻求和创造这种意义,如果要他们停止这种寻求,或者寻求而不可得,他们就活不下去。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就是“必须追求好的生活远过于生活”(《克力同》)。所以,当法庭以抛弃哲学为条件赦免他的罪时,他拒绝了。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爱智慧甚于爱一切,包括甚于爱生命。4  二是

6、所谓“未经检验”和“经过检验的区别”在哪里?这可以结合哲学对人类的思想文化所具有的重大作用来理解。作用有三个大方面:一是对日常意识的反思,二是对学科前提的批判,三是对自由意识的促进。而贯穿于其中的一个核心,我想就是“理性精神”。这可以拿苏格拉底和孔子探讨伦理道德问题的不同来比较一下。  苏格拉底固然探讨“美德”和“善”的问题,但他不是探讨“男人的美德”、“女人的美德”和“老人、孩子和青年的美德”,而是着意探讨“包括一切的普遍的美德”。支撑着这种探讨的是对某个概念的定义的追问,也就是柏拉图所谓的“对话”的“辩证法”。而在《论语》中,我们看到,孔子在讨论“仁”这种抽象的

7、道德标准的时候,恰恰是通过各种具体的实践活动来表现的,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观过,斯知仁矣”(《里仁》)、“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等等,绝不像苏格拉底那样执着于纯粹概念的辩论。对于儒家的这种伦理态度,冯友兰解释说:“儒家哲学所求之理想生活,是超越一般人的日常生活,而又即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所以这种理想生活,对于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是‘不即不离’,用现代的话说,最理想的生活,亦是最现实的生活。”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中国的哲学家们有许多的人生箴言和伦理思想,但几乎没有建立什么伦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