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522916
大小:4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7
《苏教版语文九上醉翁亭记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醉翁亭记»学案初三年级组第一学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 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积累并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1、在同学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能够流利的翻译全文。2、 熟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学法指导:第一课时学习的关键在于你能积极主动的完成文言词汇的积累和识记,这些看似繁杂的词汇是你深入学习本文的基础,所以,务必认真对待每一个需要识记的文言词。知识链接:一、写作背景: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言陷害被迫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
2、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走进文本一、课题导入二、简介作者: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读一读一、预习积累初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再读课文,把不能解释的词语做好标记,尝试独立完成积累。然后自己诵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准确断句。1、《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朝代)的。家、
3、家,与唐代的、、宋代的、、、、、并称为“唐宋八大家”。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环滁( ) 琅玡( ) 林壑( ) 辄醉( )弈()者胜穴暝( ) 伛偻()( )酒冽( ) 山肴( )野蔌( ) 阴翳( )觥()筹()交错理一理学习课文第一小节指名读第一小节1、解释加点的字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名()之者谁饮少辄()醉故自号()曰“醉翁”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翻译下列语句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太守自谓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1、小组内疏通课文,2、学习组长检查学生翻译3、指名学生翻译。6、朗读课文归纳段意第一段: 学习第二段齐读第二段1、解释加点的字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2、翻译下列语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4、齐读课文,归纳段意: 学习第三段男生朗读,女生认真听,指出朗读不够准确的地方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至于负者歌于途()伛偻提携()临溪而渔()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颓然乎其间者()2、翻译语句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酿泉为酒,
5、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溪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3、小组内讨论,疏通翻译,4、指名学生翻译5、齐读并归纳段意学习第四段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段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2、指名疏通3、翻译下列句子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4、朗读并归纳段意教师小结齐读课文归纳布置作业书面作业及背诵第二学时作业检查品一品1、太守自称“醉翁”的缘由是:2、第一段中,有个常用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3、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的地貌特征:4、段中哪些语句是远景描写:哪些语句是近景描写:5、文中能够解释“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原因的句子是:6、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7、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8、写春景的句子是:9、写夏景的句子是:10、写秋景的句子是:11、写冬景的句子是:12“乐意无穷”的原因是:13、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个场面,分别是:14、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请用一个字概括他们的心情。15、表明本段文字核心内容是哪句话?16、找出文中描述众宾欢的语句:17、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18、“醉能同其乐”中的“其”指19、“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20、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21、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22、文中的哪句话将
7、“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主旨。23、这段文字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目的是:24、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25、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哪句话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二)你能否通过以上问题整理概括出太守之乐的原因?拓一拓巩固练习[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乙]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